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巅峰,中晚唐时代的李商隐所写的女性题材诗歌是中国古代女性题材诗歌书写的高峰。无独有偶,生活在大约八百年以后,雪域高原上的仓央嘉措,作为第六世达赖喇嘛,也用当时藏族社会流行的四六体的格式,书写了很多女性题材的诗歌。两位男性诗人都在各自生活的时代,以自己清醒的男性意识、犀利独到的眼光、观察者和参与者的视角进行女性题材诗歌书写。这些书写源于两人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相似的内心深处的生命意识和孤独意识,又带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各自独特的观察视角。他们对于女性的书写,既有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烙印,又有对当时当地女性生活状态的鲜活呈现,也有“美人香草”式的诗人自我主体性构建,更有对敢于挑战世俗的女性的热烈赞赏、对陷于悲惨命运的女性的痛惜与同情。
本论文选取汉藏民族中对女性的书写都具有代表性的两位男性诗人——中晚唐时代的李商隐和清初的仓央嘉措,以他们的诗歌为中心,以点带面地对汉藏两民族男性作家的女性书写进行分析研究,着意梳理两个民族男性视域下的女性观念。
正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从汉藏民族男性作家对女性书写的渊源追溯两个民族男性作家女性书写形成的条件。阐述了汉藏两个民族传统文化、宗教信仰、道德规范和生存环境的书写渊源,并试图从两个民族生命意识和孤独意识的精神层面分析两人女性题材诗歌书写过程中所共有的心理因素。第二章从汉藏民族两位男性作家对女性书写的内容和视角出发,主要分析两个民族男性作家书写的女性人物形象。将具体的女性人物形象分为诗人已点明的清晰的人物形象、诗人未点明但我们可以推断出的女性人物形象和诗人未点明我们也无从推断的女性形象,并对两位诗人笔下的与女性形象紧密相连的月意象进行分析,指出无论是汉民族还是藏民族,都对月亮这个亘古不变的天体赋予了独特的关于女性的、关于母亲的、关于爱情的美好期许。第三章从反映传统民族文化烙印、当时当地女性生存状态呈现、男性作家的自我主体性构建角度分析两位不同民族男性作家对女性书写的意义和价值,呼应第一章关于两位男性诗人对女性书写的渊源,并指出两位诗人对女性书写的目的和意义。第四章由前面三章的分析,试图勾勒出汉藏民族男性作家对女性书写过程中的女性观念和对女性的态度,并指出汉藏民族男性诗人相似又相异的女性观念。
本论文选取汉藏民族中对女性的书写都具有代表性的两位男性诗人——中晚唐时代的李商隐和清初的仓央嘉措,以他们的诗歌为中心,以点带面地对汉藏两民族男性作家的女性书写进行分析研究,着意梳理两个民族男性视域下的女性观念。
正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从汉藏民族男性作家对女性书写的渊源追溯两个民族男性作家女性书写形成的条件。阐述了汉藏两个民族传统文化、宗教信仰、道德规范和生存环境的书写渊源,并试图从两个民族生命意识和孤独意识的精神层面分析两人女性题材诗歌书写过程中所共有的心理因素。第二章从汉藏民族两位男性作家对女性书写的内容和视角出发,主要分析两个民族男性作家书写的女性人物形象。将具体的女性人物形象分为诗人已点明的清晰的人物形象、诗人未点明但我们可以推断出的女性人物形象和诗人未点明我们也无从推断的女性形象,并对两位诗人笔下的与女性形象紧密相连的月意象进行分析,指出无论是汉民族还是藏民族,都对月亮这个亘古不变的天体赋予了独特的关于女性的、关于母亲的、关于爱情的美好期许。第三章从反映传统民族文化烙印、当时当地女性生存状态呈现、男性作家的自我主体性构建角度分析两位不同民族男性作家对女性书写的意义和价值,呼应第一章关于两位男性诗人对女性书写的渊源,并指出两位诗人对女性书写的目的和意义。第四章由前面三章的分析,试图勾勒出汉藏民族男性作家对女性书写过程中的女性观念和对女性的态度,并指出汉藏民族男性诗人相似又相异的女性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