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特色表达,指的是中国特有涉及五千年文化内涵的相关词语,它出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生活等各个领域,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特有的产物。同时,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各类会议对口译的需求也随之增多。口译作为翻译的一种,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及译员投入到口译研究中来,而会议口译则一直是口译研究中的焦点。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领导人频繁的出现在各类具有国际影响的会议上,在此类会议上(尤其是政府记者招待会上)发表的讲话也随之增多。在他们的讲话中,也更频繁地使用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但由于汉英所属语系、语法结构的不同,以及所处文化背景的不同和人们思维方式的差异,有时口译译员在英语中很难找到与之相对等的译语。因此,译员针对这类词汇,在时间紧迫的口译现场,有必要选择良好的口译策略。本文以释意论为理论指导,根据该理论提出的“意义单位”概念以及塞莱斯科维奇提出的“口译三角模式”,针对口译活动中的不同阶段,以意义的再次表达作为口译的最终目的,对中国政府记者招待会中各类中国特色表达的口译实例进行分析,试图探索出相应的口译策略,达到提高译语的准确性及口译效率的目的。在口译的理解与脱离原语外壳阶段,译员对原语的加工都是以内在形式进行的。译员应对发言人讲话内容提前进行准备,同时依据平时积累的汉语文学知识,积极调动已有的认知知识,结合语境,做到对原语意义的准确提取。而在口译的再次表达阶段,由于中国特色表达种类多、范围广,作者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大致可将口译策略分为对等、精简、解释说明、句式重组以及意译五类。在本文的简介部分,作者主要对目前国内外口译研究现状和发展情况进行综述。第一章介绍了记者招待会的语言特点、口译特点及会议口译质量的好坏应遵循的标准。第二章对中国特色表达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从两个方面分析了这类表达在政府记者招待会中的口译难点。第三章对释意论的历史和发展,以及其主要观点进行了介绍,同时指出了在会议口译中使用该理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四章着重对近几年的政府记者招待会进行分析,同时对在释意论指导下口译三个阶段可以使用的口译策略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出在记者招待会中针对中国特色表达所使用的口译策略。在结论部分,对本文的研究结果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总结,并且强调了在口译中意义理解和意义再次表达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