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木糖酶助漂技术系由Viikari等于1986年首次提出。迄今为止,近20年的研究成果表明,该技术可提高化学浆的可漂性、降低漂液消耗和废水的污染负荷。目前,该技术在国外已获得广泛应用,在国内也已进入应用起步阶段。但是,对于其助漂机理,目前学术界尚在争议中,暂无定论。 论文的第一部分是对聚木糖酶预处理硫酸盐浆的工艺条件的优化。选用聚木糖酶Ⅺ和Ⅻ,通过变化工艺条件(如:酶用量、pH值、温度、处理时间和浆浓等)对硫酸盐浆进行预处理,经后续漂白后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对聚木糖酶Ⅺ而言,最佳酶预处理的工艺条件为:温度50℃、pH值6.86、浆浓12%、处理时间120min、酶用量30IU/g绝干浆;对聚木糖酶Ⅻ而言,最佳酶预处理的工艺条件为:温度50℃、pH值4380、浆浓12%、处理时间120min、酶用量20IU/g绝干浆。 论文的第二部分是关于聚木糖酶预处理应用于APMP制浆可行性的研究。通过在APMP工艺流程的不同位置设置酶处理段来考察聚木糖酶处理对于成浆白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木糖酶处理对APMP的成浆白度无明显影响。原因在于APMP浆未经过化学蒸煮,其中木素含量过高,纤维壁上聚木糖的可及度远小于硫酸盐浆纤维,故在实验中未见明显作用。 论文的第三部分是对于聚木糖酶助漂机理的研究。通过采用扫描电镜、紫外光谱等手段对第一、二部分的结果进行印证,证实了第一部分的实验结果和第二部分失败的原因。此外,这一部分还以经苯醇抽提过的脱脂棉为原料进行对比硫酸盐浆蒸煮实验,以研究蒸煮后期所吸附的半纤维素在经聚木糖酶处理之后的变化情况,并对有关机理进行了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