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构主义学派认为,国家是具有身份和利益的实体,并且一国的国家利益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由该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身份定位所形成。国家身份决定国家利益的界定,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对外行为。纵观今日世界,全球化的浩浩潮流奔腾不息,国家间的交往互动日趋频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早己形成。国家身份作为一种深层次的观念因素,对国家利益和国家行为的影响也必将越来越深远。可以说,国家身份是理解国家利益和行为的一个重要起点,对国家身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经历着深刻调整,国际秩序正处在转型重建之中,大国间的关系和角色也在重新定位。确立一个符合自身实力变化、顺应当前和今后国际秩序发展方向的国家身份,是中国外交面临的重要和紧迫任务。正是基于这一需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正式宣告要做“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大国”,并开始积极地从理念和实践两个层面建构这种新的国家身份。一方面,中国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国际法和公认国际关系准则的新理念,如新安全观、互利共赢、世界多极化与国际关系民主化、和谐世界、和平发展,等等;另一方面,中国在实践上积极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互动,妥善处理与主要大国和国家集团的关系,不断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推进实施亚洲地区主义战略,积极参与多边国际机制建设,着力推动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总之,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责任定位日益明确,责任承担日趋理性。
中国提出构建“负责任大国”的新身份,既是自己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树立良好形象、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也是回应西方“中国责任论’,、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疑虑的需要。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实力上升以及不断走向全球的步伐,中国如何运用新获得的力量日渐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部分西方国家开始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企图通过“责任论”把中国纳入由其主导的国际体系。可以说,“中国责任论”的背后,既有国际社会期望中国发挥更大作用的正当期待,也有西方敌对势力约束中国崛起的阴谋盘算。客观而言,从“中国威胁论”到“中国责任论”虽然的确表明西方国家的“中国观”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这只是表面上的变化而非本质性的转变。“中国责任论”的根本目的仍然是遏制中国,只是在方式上更加隐蔽。西方国家企图以“责任”这个模糊字眼继续向中国施压,充分流露出他们面对中国崛起无奈而又不甘的复杂心态。
总之,“中国责任论”是一把“双刃剑”,其复杂内涵需要我们仔细辨析,谨慎应对。中国提出的“负责任大国”理念同西方主张的“中国责任论”虽有某些吻合之处,但两者在出发点、内涵和目的上均有本质区别。新时期西方国家提出的“中国责任论”不同于先前煽风点火的t“中国威胁论”。’如果中国对其置若周闻,则有可能让众多发展中国家失望,也让西方大国更加怀疑中国能否真的和平地崛起。如果中国像西方国家所寄望的那样承担国际责任,很有可能造成超负荷运转,甚至把自己累垮,使和平发展的道路半途而废。因此,如何正确回应“中国责任论”,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考验。中国作为现行国际体系的客观受益者,随着自身实力不断增强和国家利益不断扩展,有必要承担起相应的国际责任,这是中国成长为世界大国的必然选择。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掌握好国际责任的话语权,明确内涵,界定范围,学会在与世界各国合作与协调中承担责任。
要对中国的国际责任进行合理定位,首先要了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近年来,中国快速崛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国成长为一个世界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将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定位为“地区大国向全球大国迈进中的国家”。明确这样的定位,有助于我们在外交实践中承担力所能及的国际责任。总的来说,当前中国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承担责任:第一,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维护中国自身的稳定与发展;第二、做现存国际秩序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第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四,携手合作,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挑战。围绕以上责任内容,本文从国内、地区和全球三个层面提出构建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战略路径。就国内而言,我们要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两型社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倡导中国文化价值观,开展文化外交提升软实力;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主动塑造自身良好形象。就地区而言,我们要坚持睦邻外交政策,加强地区政治协作;以区域合作为平台,促进地区经济繁荣;构建安全合作机制,塑造地区和平环境;扩大地区文化交流,建立地区文化认同。就全球而言,我们要完善对外援助机制,提升对外援助效果;积极倡导和落实新安全观,深化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大力推行伙伴关系战略,认真协调好大国关系;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参与国际制度建设。
当前,国际体系正处于重要转型时期。这对中国构建负责任大国身份既是重大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虽然中国已有较强的硬实力,也有积极承担国际责任的愿望,但中西方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中国软实力明显不足、国民心态不够成熟以及公共外交机制不完善,却是中国负责任大国之路上不得不跨越的障碍。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构建负责任大国身份充满了矛盾性与复杂性,有诸多重大关系需要妥善处理。比如,负责任大国身份与其他国家身份之间的关系,中国自身实力、自身发展与承担国际责任的关系,构建负责任大国身份与“韬光养晦”的关系,等等。有鉴如此,现阶段中国承担国际责任需要坚持如下原则:承担责任的形式应以国际制度等无形责任为主,以物质上的有形责任为辅;承担责任的范围应以地区责任为主,以全球责任为辅;承担责任的手段应以多边主义形式为主,以单边及双边为辅;从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相结合的角度,来确立中国的国际责任观。’
总之,中国走向世界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目前中国的负责任大国之路只是一个开端。争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也是各国人民普遍的强烈愿望。面对当前的机遇与挑战,在国内,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把自己的事办好,加快建设和谐社会;在国际上,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就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应尽的最伟大、最神圣的责任。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经历着深刻调整,国际秩序正处在转型重建之中,大国间的关系和角色也在重新定位。确立一个符合自身实力变化、顺应当前和今后国际秩序发展方向的国家身份,是中国外交面临的重要和紧迫任务。正是基于这一需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正式宣告要做“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大国”,并开始积极地从理念和实践两个层面建构这种新的国家身份。一方面,中国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国际法和公认国际关系准则的新理念,如新安全观、互利共赢、世界多极化与国际关系民主化、和谐世界、和平发展,等等;另一方面,中国在实践上积极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互动,妥善处理与主要大国和国家集团的关系,不断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推进实施亚洲地区主义战略,积极参与多边国际机制建设,着力推动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总之,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责任定位日益明确,责任承担日趋理性。
中国提出构建“负责任大国”的新身份,既是自己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树立良好形象、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也是回应西方“中国责任论’,、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疑虑的需要。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实力上升以及不断走向全球的步伐,中国如何运用新获得的力量日渐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部分西方国家开始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企图通过“责任论”把中国纳入由其主导的国际体系。可以说,“中国责任论”的背后,既有国际社会期望中国发挥更大作用的正当期待,也有西方敌对势力约束中国崛起的阴谋盘算。客观而言,从“中国威胁论”到“中国责任论”虽然的确表明西方国家的“中国观”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这只是表面上的变化而非本质性的转变。“中国责任论”的根本目的仍然是遏制中国,只是在方式上更加隐蔽。西方国家企图以“责任”这个模糊字眼继续向中国施压,充分流露出他们面对中国崛起无奈而又不甘的复杂心态。
总之,“中国责任论”是一把“双刃剑”,其复杂内涵需要我们仔细辨析,谨慎应对。中国提出的“负责任大国”理念同西方主张的“中国责任论”虽有某些吻合之处,但两者在出发点、内涵和目的上均有本质区别。新时期西方国家提出的“中国责任论”不同于先前煽风点火的t“中国威胁论”。’如果中国对其置若周闻,则有可能让众多发展中国家失望,也让西方大国更加怀疑中国能否真的和平地崛起。如果中国像西方国家所寄望的那样承担国际责任,很有可能造成超负荷运转,甚至把自己累垮,使和平发展的道路半途而废。因此,如何正确回应“中国责任论”,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考验。中国作为现行国际体系的客观受益者,随着自身实力不断增强和国家利益不断扩展,有必要承担起相应的国际责任,这是中国成长为世界大国的必然选择。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掌握好国际责任的话语权,明确内涵,界定范围,学会在与世界各国合作与协调中承担责任。
要对中国的国际责任进行合理定位,首先要了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近年来,中国快速崛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国成长为一个世界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将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定位为“地区大国向全球大国迈进中的国家”。明确这样的定位,有助于我们在外交实践中承担力所能及的国际责任。总的来说,当前中国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承担责任:第一,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维护中国自身的稳定与发展;第二、做现存国际秩序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第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四,携手合作,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挑战。围绕以上责任内容,本文从国内、地区和全球三个层面提出构建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战略路径。就国内而言,我们要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两型社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倡导中国文化价值观,开展文化外交提升软实力;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主动塑造自身良好形象。就地区而言,我们要坚持睦邻外交政策,加强地区政治协作;以区域合作为平台,促进地区经济繁荣;构建安全合作机制,塑造地区和平环境;扩大地区文化交流,建立地区文化认同。就全球而言,我们要完善对外援助机制,提升对外援助效果;积极倡导和落实新安全观,深化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大力推行伙伴关系战略,认真协调好大国关系;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参与国际制度建设。
当前,国际体系正处于重要转型时期。这对中国构建负责任大国身份既是重大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虽然中国已有较强的硬实力,也有积极承担国际责任的愿望,但中西方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中国软实力明显不足、国民心态不够成熟以及公共外交机制不完善,却是中国负责任大国之路上不得不跨越的障碍。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构建负责任大国身份充满了矛盾性与复杂性,有诸多重大关系需要妥善处理。比如,负责任大国身份与其他国家身份之间的关系,中国自身实力、自身发展与承担国际责任的关系,构建负责任大国身份与“韬光养晦”的关系,等等。有鉴如此,现阶段中国承担国际责任需要坚持如下原则:承担责任的形式应以国际制度等无形责任为主,以物质上的有形责任为辅;承担责任的范围应以地区责任为主,以全球责任为辅;承担责任的手段应以多边主义形式为主,以单边及双边为辅;从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相结合的角度,来确立中国的国际责任观。’
总之,中国走向世界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目前中国的负责任大国之路只是一个开端。争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也是各国人民普遍的强烈愿望。面对当前的机遇与挑战,在国内,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把自己的事办好,加快建设和谐社会;在国际上,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就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应尽的最伟大、最神圣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