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看新闻英语的翻译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讨论新闻英语的翻译。首先,作者介绍了功能翻译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基本翻译方法。   功能翻译理论诞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德国。当时,卡塔琳娜·赖斯提出她的文本类型理论,其中心概念是文本类型决定了翻译策略。随后她的学生汉斯·弗米尔建立了功能理论的根本理论——目的论,指出翻译行为由翻译目的决定。后来,贾斯特·赫尔兹—曼塔里进一步提出了翻译行为理论,对翻译行为的过程进行了研究,如参与者的角色和环境条件等等。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之上,诺德总结了功能翻译的各种方法。他提出文本的基本功能,对翻译过程进行分类,并强调了常规的重要性。他引入了翻译纲要,原文分析,和翻译问题等概念运用于泽员培训。   本文作者将这些理论和方法与新闻翻译实践结合起来,来解决新闻翻译中的实际问题。作者收集的新闻样本大多数来自中国日报在线新闻以及一些关于新闻英语的书籍。通过分析这些样本,作者探究了英语新闻的标题、导语、正文的常规,并将其与中文新闻做了比较。作者亦涉及到了文化对新闻的影响。   然后,作者提出几个新闻翻译任务,尝试应用诺德的方法,即翻译纲要,原文分析以及翻译问题的功能层级。翻译纲要帮助译者弄清目标文本的预期功能和受众。再通过原文分析,译者可以比较源语文本和目标文本的功能和受众,从而得出文本应当如何翻译的结论,并发现翻译问题。在解决这些翻译问题的时候,译者应当遵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先解决浯用问题,然后是文化问题,语言问题。在新闻翻译中,分析文本功能、受众和语用问题、文化问题,会对翻译过程产生深远影响。作者用具体的例子说明诺德的翻译方法的应用,力图找到最佳的翻译理论为新闻翻译提供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复杂但又无处不在的表达方式,幽默是最难的多学科研究课题之一,吸引了来自哲学,美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及语言学的众多学科学者的关注与兴趣,并有了大量重要的研究成果。
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采用顿悟表现人物突然一刻的精神感悟。追溯其源头,顿悟有着丰富的宗教内涵。在文学中,顿悟先在浪漫主义诗歌中有所体现,但乔伊斯在
在写作中,第一人称的使用是体现作者身份最明显的手段。作者通过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能够在写作中展现不同的作者身份,表达不同的交际目的。本文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议论文
一套估价15亿元的齐白山《山水十二条屏》4月20日起亮相保利拍卖南京巡展,每条屏高达1.8米,是目前市场可流通的齐白石最大的山水条屏。每每论及近现代中国绘画,齐白石都是不得不提及的一个人。半个世纪以来,无论是美术史学界的专家还是收藏家,对白石老人的作品都无比青睐。在他的作品走入市场后,更成为当今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风向标。齐白石的作品缘何得到市场如此高的认可呢?  据专家考证,《山水十二条屏》为时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