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N2在调节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干性特征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z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卵巢癌是致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美国癌症协会预测,2018年美国将有22240名妇女被诊断为卵巢癌,14070名妇女将死于此病。此外,2006年至2012年卵巢癌患者的五年总生存率为47%,特别是晚期患者只有29%。值得注意的是,自30年前引入铂类治疗以来,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几乎没有变化。尽管大多数卵巢癌患者会对初次手术和化疗产生反应,但是大多数患者最终会发生疾病的复发和转移。证据表明卵巢癌中包含具有正常干细胞特征的小群体肿瘤细胞,即所谓的肿瘤干细胞(CSC)或肿瘤干细胞样细胞(CSLCs)。这一类细胞拥有维持自我更新、分化和成瘤等能力,被认为是肿瘤复发的根本原因。因此,开发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治疗策略已被推进,旨在降低卵巢癌致死率。但是对肿瘤干细胞的识别和根除没有像最初所希望的那样有效。因此,阐明维持肿瘤干细胞特征的分子机制非常重要,有助于促进靶向干细胞药物的开发。
  前期研究已成功诱导和鉴定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在本研究中,利用LC-MS/MS无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Stonin2(STON2)鉴定为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中差异表达蛋白。然而,目前对于STON2在癌症中的功能知之甚少,特别是与干性有关。依据先前STON2功能研究结果,推测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STON2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其干细胞特征的维持。
  在本研究中,首先对蛋白组学筛选的STON2表达下调进行验证,证实下调STON2表达能促进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干性的维持,表现为CD44+CD24-细胞亚群比例,干性相关蛋白Nanog和C-myc表达和自我更新成球能力增强,EMT相关标志物E-cadherin降低,而N-cadherin与Fibronectin升高。反之亦然。在此基础上,通过RNA-Seq及信息学分析,筛选出差异基因MUC1,随后用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STON2的下调后,MUC1升高;再用shRNA和过表达分别调控MUC1表达,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干性特征随之正向改变;共表达MUC1与STON2,自我更新成球能力再次增强。证明MUC1作为下游分子参与STON2调控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的干性活性。再通过焦磷酸甲基化测序,发现siRNA下调STON2后,MUC1启动子甲基化和DNMT1表达降低,而MUC1的表达升高;MUC1表达随DNMT1降低而升高;从而证实STON2通过调控DNMT1改变MUC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进而调控MUC1的表达。本研究首次证明了STON2通过DNMT1-MUC1途径调节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的干性活性,为研发靶向干细胞药物提供了实验证据。
  第一部分STON2对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干性特征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经无血清培养的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中STON2的表达变化,以及调控STON2检测CD44+CD24-细胞亚群比例,干性相关蛋白Nanog和C-myc,EMT相关标志物和自我更新成球能力的变化,确定STON2对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干性特征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首先以Western blot证实STON2在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中表达差异;再用shRNA和过表达分别调控STON2表达后,观察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干性特征的变化,以FCM检测CD44+CD24-细胞亚群比例,Western blot检测干性相关蛋白Nanog和C-myc,RT-PCR检测EMT相关标志物E-cadherin、N-cadherin和Fibronectin,自我更新成球能力,以及体外NOD/SCID鼠成瘤能力为观察指标。旨在阐明STON2对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干性特征的调控作用。
  结果:
  1.RT-PCR、Western blot结果均证实STON2在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中表达低于亲本细胞,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STON2低表达促进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干性特征,表现为CD44+CD24-比例增高,干性相关蛋白Nanog和C-myc表达增加,自我更新成球能力增强。
  3.STON2低表达促进上皮间质转化,表现为E-cadherin降低,而N-cadherin与Fibronectin升高。
  4.STON2低表达促进体内成瘤。
  5.STON2高表达抑制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干性特征,表现为CD44+CD24-比例降低,干性相关蛋白Nanog和C-myc表达降低,自我更新成球能力减弱。
  6.STON2高表达抑制上皮间质转化,表现为E-cadherin升高,而N-cadherin与Fibronectin降低。
  结论:
  1.STON2在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中低表达。
  2.下调STON2能促进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干性特征及上皮间质化。
  3.上调STON2能抑制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干性特征及上皮间质化。
  第二部分MUC1作为STON2的下游靶基因参与调节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干性特征
  目的:
  通过RNA-seq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筛选并验证参与STON2调节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干性特征的下游靶基因。
  方法:
  首先,收集shNC和shSton2肿瘤干细胞样细胞,提取总RNA,并在IlluminaHiseq平台上进行RNA-seq检测(每组设3次生物学重复)。测序得到的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KEGG和GO聚类分析。筛选出差异最明显的基因MUC1。随后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观察STON2的下调后,MUC1表达情况;再用shRNA和过表达分别调控MUC1表达后,观察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干性特征的变化,以FCM检测CD44+CD24-细胞亚群比例,Western blot检测干性相关蛋白Nanog和C-myc为观察指标。同时过表达MUC1与STON2,观察MUC1对STON2过表达所导致的自我更新成球能力改变的影响。
  结果:
  1.RNA-seq测序共得到82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包括299个下调基因,525个上调基因,其中MUC1上调最为显著。
  2.GO及KEGG聚类分析发现分子功能主要体现在相互结合,酶抑制活性等。
  3.RT-PCR和Western blot证实MUC1是STON2的下游靶基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4.MUC1低表达抑制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干性特征,表现为CD44+CD24-比例以及干性相关蛋白Nanog和C-myc表达降低。
  5.MUC1高表达促进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干性特征,表现为CD44+CD24-比例以及干性相关蛋白Nanog和C-myc表达升高。
  6.MUC1作为STON2的下游靶基因参与调节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干性特征。
  结论:
  1.MUC1是STON2的下游靶基因。
  2.MUC1正向调控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干性特征。
  3.MUC1作为STON2的下游靶基因参与调节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干性特征。
  第三部分STON2通过DNMT1调控MUC1启动子区DNA甲基化及其表达
  目的:
  研究STON2对MUC1的调控机制。
  方法:
  首先,用DNA甲基化抑制剂处理经siNC和siRNA-STON2转染的细胞,RT-PCR观察MUC1mRNA水平;其次用siRNA调控STON2表达后,焦磷酸测序分方法观察MUC1启动子富含CpG区的甲基化状态;用siRNA调控STON2表达后,Western blot检测DNMT1和MUC1的表达;最后用siRNA调控DNMT1表达后,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UC1表达。
  结果:
  1.特异性siRNA下调STON2后,MUC1启动子区DNA甲基化和DNMT1表达降低,而MUC1表达升高。
  2.特异性siRNA下调DNMT1后,MUC1表达升高。
  结论:
  1.STON2通过改变MUC1启动子区DNA甲基化调控其表达。
  2.DNMT1介导STON2调控MUC1启动子甲基化的过程。
其他文献
青光眼是不可逆致盲的主要眼病,预计青光眼患者2010年将达到6050万,2020年将达到7960万。原发性青光眼的治疗原则是降眼压和保护视神经,降眼压主要是通过药物、激光和手术。手术目前以常规的小梁切除术是最常用的术式。近年来,激光手术因其简便、快捷、并发症少等优点,日益受到眼科学界的关注,种类也日益增多,如C02激光、半导体激光、准分子激光等。其中,CO激光属于红外激光,具有一定的止血功能。为将
学位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前列腺素E(PGE)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取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组织30例(增殖期14例、分泌期16例)、其中24例同期获得在位内膜组织(增殖期13例,分泌期11例)作为研究组;选取诊断为子宫肌瘤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0例(增殖期16例、分泌期1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
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卵巢癌(ovarian carcinoma)是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除了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以外,发病率位居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其中卵巢上皮性肿瘤是最为常见的类型,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85%-90%。由于卵巢发病比较隐匿,且缺乏有效的普查和早期诊断方法,70%-80%患者就诊时已为晚期[1],治疗效果及预后均极差,且5年生存率不足25%[2]。在临床诊疗中,术后患者往往需要接受长
目的:  探讨已发表文献中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与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的相关性,并分析不同收入、不同地域对BV与宫颈HPV感染相关性的影响。  方法:  1、检索文献: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及参考文献,语种限英语与汉语,检索时间截止到201
目的:  巴贝西虫(Babesia)是专性寄生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内的寄生性原虫,可经输血传播导致巴贝西虫病。经输血传播的巴贝西虫亚型主要有微小巴贝西虫、分歧巴贝西虫、邓肯巴贝西虫,目前在我国没有针对巴贝西虫感染的常规检测方法,为此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子信标介导的恒温扩增技术和通用型核酸层析检测方法相对接,利用分子信标的高特异性和结果读取的可视化特性研制出一种可应用于即时检验(point-of-
目的:百草枯(paraquat,PQ),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除草剂。随着其在我国农业上的广泛应用,PQ中毒也日趋增多。PQ对人畜均有较强毒性,中毒致死剂量小,病程进展快且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临床上病死率很高。目前PQ中毒致肾组织损伤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本研究通过测定PQ染毒大鼠体内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
目的:  失眠障碍亦称原发性失眠(Primary insomnia,PI),是指在没有特定的身体、精神或物质原因的情况下,入睡困难、早醒或睡眠维持困难可伴或不伴有白天功能明显受损睡眠障碍疾病,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有世界范围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全球有高达10%-31%睡眠障碍患病率存在,就国内而言,也有8.2%-13.4%睡眠障碍患病率存在于成年人中
学位
在世界范围内,宫颈癌是女性中第四大最常发生的恶性肿瘤,是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宫颈癌的发病率逐渐年轻化,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与生命。大多数子宫颈癌病例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引起的,约95%的子宫颈恶性病变中发现了HPV DNA。大多数HPV感染是短暂的并且会自发清除。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持续感染将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形成或原位腺癌的癌前病变
学位
目的:  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0.1~2011.12及2016.1~2017.12确诊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治模式进行研究,了解近六年本院前列腺癌初诊治疗模式的诊疗现状及演变趋势,明确本院前列腺癌诊疗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改进的方向,从而规范临床实践,提高前列腺癌治疗质量,同时也为开展大型临床研究提供基本数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1~2011.12及2016.1~2017.12本
学位
目的:  高职院校护生核心能力是护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高职院校培养的总目标。通过前期调查发现,高职院校护生核心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批判性思维推理能力维度分值最低。本课题以提高高职护生核心能力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制定Teach-back教学方案内容;研究护生核心能力内容6个维度中临床生物医学科学和批判性思维推理能力2个维度的影响,探索出“教、馈、澄、提”四层式Teach-back教学方案的具体内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