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于1994年进行的分税制改革,使得财权开始集聚于中央,而事权逐渐下派到地方,这一不平衡的财权和事权比例的调整,增大了地方财政收支的压力,地方政府的财政需求无法通过预算内收入得到满足。加之中国不完善的土地制度也为地方政府增进预算外的收入给予了契机,因此产生了土地财政问题。土地财政主要指地方政府所获财政收入过分依赖土地相关收入的财政模式,土地相关收入主要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房地产五税、与土地相关联的间接税收收入和土地融资收入。地方财政风险是指地方财政收入难以符合财政支出需求,从而很可能导致地方政府财政职能无法正常履行的风险。虽然土地财政在短期内解决了地方财政入不敷出的窘境,并且带动了房地产业的繁荣,推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但因为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土地财政模式使得地方财政收入充斥着非可持续性和波动性,在长时间内可能以多种形式诱发地方财政风险。由于土地财政具有中国特色,国外相关研究文献较少,国内研究重点集中在对土地财政和财政风险的专题研究,针对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是偏少的,本文在借鉴国内有关土地财政现状和财政风险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实证分析法、规范分析法等方法切入土地财政风险问题的研究。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土地财政相关问题,首先对土地财政风险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接着简要介绍土地财政相关基础理论,然后说明了土地财政收入的具体构成,在此基础上利用统计数据对中国地方土地财政现状作了描述性统计并解释了地方土地财政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最后从中国地方政府财政风险状况入手,利用全国层面的数据,运用AHP与风险灰色评估预警方法建立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风险预警模型,构建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风险识别的指标体系,从而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风险给出量化分析结果。文章的最后部分从四个方面对土地财政风险防范提出规范性建议,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结构,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加强地方债务管理,对地方土地财政风险实时监测,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