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纪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依靠的是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基础教育阶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时期,在某种意义上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就决定了国家未来的综合实力。从已进行的六次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的结果看,我国青少年的科学素养现状并不乐观。在我们对武汉市部分重点与一般中学、不同年段学生的抽样调查中发现,中学生的科学素养状况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对基本科学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容乐观,对较为常见、基础性知识体验、内化不够,对课外科学知识了解太少,独立思维判断能力欠佳,对尖端、前沿科学关注不够,了解科学知识的渠道过窄,自主探究实践过低,参加科普活动的现状堪忧等等。要切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就要在增加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术语和科学基本观点)、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方法和科学观以及优良的科学品质等方面下工夫。为达到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的目标,需要有从青少年认知特点出发,立足学校教育实际,遵循全面性与普适性、主体性与发展性、兴趣性与差异性、基础性与可持续性、整合性与系统建构性等原则以及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环境氛围的营造等方面的多项具体措施。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以综合实践课程为重要载体,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为必要补充,全面推进青少年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这一主要途径中,变革传统课堂,探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性学习与合作互动学习课堂教学的策略;在课堂实验方面,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都要重视学生在每一个环节中的体验;在师资保障方面,变革继续教育的内容、手段等,促使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提升自己的专业意识和水平、教学方式与行为,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此外,在科普环境氛围的营造方面,要广泛开展科普活动,注重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的建设,开展社区实践活动,推进家庭科技教育,全方位地促进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培养,并且可以实施学校与社会整合策略,以“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整合为范式,推进跨学科间整合性的科普教育,加强学校和社区协作,积极促进校外活动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形成立体、多维的青少年科技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