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亭与园林相伴而生,相适发展,在各类园林绿地中均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在系统综述使用后评价理论及园亭的相关研究后,通过对南宁7座城市综合性公园的135座园亭的风格、平面形式、屋顶形式、体式、选址、色彩、座椅、周边植物景观以及使用者的活动类型进行全面的调查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构建了南宁市综合性公园园亭使用后评价指标体系,并优化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熵值法确定了园亭使用后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值。然后,基于园亭使用后评价体系,采用李克特量表法结合SD语义分析法构建园亭使用后满意度评价问卷,并选取人民公园、南湖公园、新秀公园及五象湖公园4座代表性综合公园进行问卷调查。最后,根据园亭使用后满意度调查统计结果及园亭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值,引入四分图评价模型对4座代表性综合性公园进行使用后评价,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南宁市公园园亭设计和改造提升提供参考。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园亭规模特征:按园亭数量统计结果:五象湖公园(48)>狮山公园(23)>南湖公园(21)>人民公园(20)>新秀公园(10)=江南公园(10)>青秀湖公园(3);按园亭建筑占地面积统计:五象湖公园(1145m~2)>狮山公园(777m~2)>人民公园(568m~2)>南湖公园(425m~2)>新秀公园(190m~2)>江南公园(173m~2)>青秀湖公园(56m~2)。2.园亭形制特征:按园亭风格类型统计,仿古亭72座,现代亭62座,欧式亭仅1座;按园亭平面类型统计,正四边形平面以及圆形平面的应用比例较高,分别占园亭总数的33%和32%,其次是正六边形平面,占比13%,长方形平面占比8%以及组合型平面占比8%;按园亭屋顶类型统计,运用最多的是攒尖顶形式,包括单檐攒尖顶占比45%,重檐攒尖顶占比16%;其他屋顶形式次之,占比27%,单檐歇山顶占比4%,单檐悬山顶占比3%,平顶占比3%,重檐歇山顶以及重檐悬山顶均占比1%;按园亭体式类型统计,单亭数量占绝对优势,占比达79%;其次是亭廊组合,占比13%,双亭占比7%,桥亭占比1%;色彩方面,主要采用灰色、白色、红色以及黄色构亭;按园亭选址类型统计,平地建亭数量最多,达70座,占52%,临水构亭占21%,山腰建亭占16%,架水构亭以及山顶建亭各占5%,跨水架亭占1%,无山麓建亭;按园亭材质类型统计,钢筋混凝土材质亭数量最多,达69座,占51%,其次是其他材料亭,占27%,木亭占12%,茅草亭和仿木亭各占4%,而仿竹亭占2%;园亭座椅方面,主要采取环绕型、半环绕型以及中心型布局方式,座椅材质主要采用花岩石、木材以及钢筋混凝土材质,或单独或组合使用;园亭周边植物方面,以乡土植物为主,种类以常绿植物为主,落叶植物为辅,观果植物略少;园亭其他配套设施方面,主要包括:卫生设施、照明设施、健身活动设施、匾牌楹联这四种类型;此外还有部分园亭附有文明标识。3.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熵值法的18个园亭使用后评价指标综合权重分别为:匾牌楹联诗画性(0.2450)>民众认知度(0.1047)>尺度合理性(0.1026)>历史悠久性(0.0839)>地域风格性(0.0712)>材质适配性(0.0633)>功能多样性(0.0516)>坐憩舒适性(0.0439)>选址合理性(0.0377)>结构创意性(0.0373)>楹联匾牌完整性(0.0327)>景观元素协调性(0.0322)>亭身保养质量(0.0243)>造型美观性(0.0230)>结构安全性(0.0209)>视觉景观丰富度(0.0165)>装饰美观性(0.0057)>装饰多样性(0.0036)。4.使用者特征方面:园亭使用者主要来自综合性公园服务区域内的附近居民,老年人和青年人居多;来亭目的多为休憩,次之为交流交往,而后为游戏娱乐、文艺活动、健身锻炼;停留时间多在1小时内。5.南宁市4座代表性城市综合性公园园亭使用后评价综合得分为:人民公园(3.40)>南湖公园(1.03)>五象湖公园(0.82)>新秀公园(0.67)。6.存在问题:(1)园亭数量规模与公园规模不相适匹;(2)园亭风格缺乏创新和亮点,整体风格过于单调;(3)造型上,整体风格偏单一化;(4)选址相对单一,因地制宜措施实施不到位;(5)色彩运用不合景宜,不够协调;(6)材质应用类型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7)部分园亭座椅设计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坐憩舒适度较差;(8)某一方面配套设施普遍欠缺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在符合公园风格以及满足建设经济指标的情况下,匹配设置合理合情合景的一定数量规模的园亭;(2)有机地结合园区风格及现代景观艺术手法,对园亭风格进行定位设计,提高园亭风格的多样性;(3)根据园亭基址环境特点,适当增加应用多样化造型的园亭;(4)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构亭选址的可能性;(5)结合园亭景观表达需要,运用景观视觉吸引机制方法,来求得园亭色彩与环境色的协调;(6)秉持生态环保与经济耐用理念的基础上,结合选址基础条件以及风格定位,积极扩大园亭建筑材料的选用范围;(7)从使用者的角度考虑,追求品质,打造令人更舒适的坐憩设施;(8)根据不同景观主题表达所需,植物配置应考虑上中下不同层次植物种类的搭配,同时注重遮荫效果;(9)积极考虑运用匾额楹联进行园林意境的拓宽和延伸,可强化使用者观赏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