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丘陵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因环境限制,植被恢复重建存在着植被自然恢复缓慢、人工植被不稳定、防蚀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如何建立与环境相适应的植物群落,是该区植被恢复重建面临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位于黄土高原典型丘陵沟壑区的延河流域为研究区,选择地带性植物为研究对象,沿降雨与温度梯度,选择32个样地,调查测定了98种植物的叶面积、比叶面积、单位质量根氮含量等功能性状特征,分析了黄土丘陵区环境对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重点探讨了植物功能性状随水热环境梯度的变化,研究了植物功能性状及其组分在群落和物种水平上的尺度依赖,初步探寻研究区植被群落构建的驱动机制。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在黄土丘陵区,随着水热环境梯度的增大,即随降水增加和温度升高,群落平均叶面积逐渐增大、比叶面积逐渐减小而单位质量根氮含量无显著变化规律。表明沿着水热环境梯度,光合能力较强、叶寿命较高且防御能力较强的物种逐渐具有代表性,物种采用了提高养分利用效率,而降低生长速率的策略来适应环境。(2)研究区植物功能性状(以比叶面积和根氮含量为例)在群落间存在显著差异。群落平均比叶面积值和单位质量根氮含量得到的群落生态位宽度大小关系均为:乔木<灌木<草本,可见草本群落和灌木群落的生态位宽度较乔木的大,草本与灌木群落比乔木群落有着更广泛的适应性。(3)黄土丘陵区植物植物功能性状(以比叶面积和根氮含量为例)在群落内也存在较大差异。在群落内,对于种间,组分的取值范围大于组分的取值范围,说明共生物种的比叶面积和根氮含量的变化大于沿着群落平均性状梯度的变化,生物作用在群落构建中较环境筛选的影响大;对于种内,乔木、灌木和草本的比叶面积在群落水平间变化大于群落内的变化,灌木和草本的根氮含量在群落水平间的变化大于群落内部的变化,而乔木根氮含量在种内变化不明显。(4)以叶面积、比叶面积和根氮含量为例分析了研究区植物功能性状群落水平和物种水平依赖关系的差异。结果表明,叶面积、比叶面积和根氮含量在物种水平和群落水平的相关性存在差异。在群落水平上,叶面积和比叶面积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叶面积随着根氮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变小,比叶面积和根氮含量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物种水平,物种平均叶面积和比叶面积两性状没有相关性,叶面积和根氮含量呈现出较弱的负相关,而比叶面积和根氮含量在物种水平没有相关性。性状组分间的相关性表现为,三个性状的组分间相关性均不明显,叶面积和比叶面积的组分具有较强的相关性(r=-0.378,P<0.01),叶面积和根氮含量的组分具有较强的相关性(r=-0.034,p<0.01),而比叶面积和根氮含量的组分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性状在群落间的依赖性比相对其共生物种群落内的依赖性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