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水混凝土(fair-faced concrete),是直接利用混凝土成型后的自然质感作为饰面效果的混凝土,目前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市政工程,我国建筑工程界对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我国的清水混凝土技术相对于国外而言起步较晚,在研究水平以及施工技术等方面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清水混凝土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不系统、施工技术不完备,普遍存在质量通病和缺陷,从某种程度上制约和限制了清水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清水混凝土桥梁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程。清水混凝土桥梁工程外观质量控制的关键工作是严格控制清水混凝土外观色泽,提高清水混凝土表面密实性,减少清水混凝土表面微小裂缝的产生。本文作者亲身参与了广州地铁四号线沙湾大桥清水混凝土工程建设,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清水混凝土桥梁工程外观质量控制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对一般清水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质量缺陷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其次,通过几组具体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重点讨论了水泥用量、用水量和砂率等各项因素对混凝土的粘聚性、保水性的影响,提出了选择稳定的原材料、提高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标准是保证清水混凝土具有较好色泽和表面密实性关键的观点。第三,为防止清水混凝土表面产生微小裂缝,研究了不同气温与清水混凝土出机温度及入模温度的关系,提出了不同气候环境条件下对原材料、生产运输等过程应采取的各项控温手段。第四,从完善清水混凝土的模板施工工艺角度出发,对混凝土浇筑养护、成品保护及表面缺陷修补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最后,以广州地铁四号线沙湾大桥清水混凝土工程为实例,验证上述理论在该项工程中实际应用。该大桥混凝土颜色均匀一致,表面密实光滑无麻点,建筑效果极具观感性,达到清水混凝土的效果。实践证明本工程所采取的配合比设计、外观质量控制手段及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今后的清水混凝土桥梁工程外观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