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是新时期我国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保障消费安全、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政策研究是一个有重大现实价值的研究课题。本文首先概述了本课题的相关研究状况和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认为尽管我国各级政府已经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纳入公共管理的议程,但起步较晚,政策研究与实践一直处于探索过程中。我国学者的研究大多局限于管理技术领域,对管理政策研究不足。本文使用调查研究、案例分析、模型分析等方法,运用公共经济学及公共政策选择等有关理论,以山东为例,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政策进行研究。其次,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成因和危害进行分析,对问题的属性给予认定。认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是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经济问题,也是新时期政府面临的一个社会问题,其根源在于我国农业发展水平、生产流通制度的安排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适应。因此,应当进一步拓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政策的研究思路,并采用系统化的研究方法。再次,回顾了过去二十多年来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政策,并对现行政策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存在政策缺位和效率不高的问题,尤其是在市场机制培育政策严重缺位,在生产者、消费者利益均衡上存在偏差,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支持保障政策力度不够,激励政策缺失严重。最后,使用理性决策模型理论,对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要素进行分析,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系统政策框架。提出了主体利益均衡、各类政策均衡的政策取向和建议,并针对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完善配套政策的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属性的认定、管理政策系统化的研究思路和利益均衡的政策取向。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对政策框架的定量分析和相关的农业产业政策分析及政策执行等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