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载体,人文和自然因素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本研究以朝鲜半岛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 TM/OLI遥感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图像分析方法(OBIA)提取了 1990年、2000年、2015年半岛的土地利用信息,表明了 OBIA方法的有效性,讨论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基于同行发表的研究方法,采用NDVI、SoilGrids以及FAO发布的农产量数据,分别估算了不同时间朝鲜和韩国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排放强度,并核算了土地利用保持/变化的碳排放;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核算了不同时期建设用地能源消耗所导致的碳排放。以两种碳排放为对象,本研究还探讨了其潜在的机理并提出了增汇减排的建议。主要结论:(1)采用OBIA方法的朝鲜半岛土地利用分类结果满足研究需求。本研究于Google Earth的超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在1990年、2000年和2015年分别随机选择了 610个、596个、633个验证点。验证结果表明,三期土地利用数据总体精度超过95%,kappa系数超过0.95。通过与FROM-GLC和Globeland30进行细节上的对比,表明OBIA方法更适用于朝鲜半岛,有效避免了同谱异物和同物异谱的干扰,且对土地利用斑块的分类完整,无“椒盐现象”。(2)朝鲜的毁林加重了环境恶化和经济损失。林地和耕地是朝鲜最大的两个土地利用类型,2015年时分别占国土面积的63.79%和30.62%。1990-2000年间和2000-2015年间,林地分别减少了 14.07万公顷36.69万公顷,耕地分别扩张了 12.37万公顷和36.92万公顷,且林地主要转化为耕地,两个时期里林地向耕地分别转化了 12.59万公顷和51.84万公顷。朝鲜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受到自然环境、经济状况、人口增长等的驱动。经济环境恶化导致能源不足、食物供给困难,民众不得不砍伐森林得到生活能源和开垦耕地,这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并加重洪水灾害,反作用使经济发展受到损失,形成了一种“经济恶化—不当的土地利用方式—环境恶化一经济恶化”的恶性循环。(3)韩国的建设用地持续扩张、对森林资源实现了可持续管理。1990-2000年间和2000-2015年间,建设用地分别扩张了 7.43万公顷和14.97万公顷,占用了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林地和耕地持续减少。韩国在近25年中经济保持增长,人口城市化显著,工业化发展程度高,推动了建设用地扩张。林地稳定减少,其国土覆盖率保持在64%左右,已进入可持续森林管理(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阶段。(4)朝鲜和韩国的碳排放均呈增长态势。朝鲜和韩国土地利用保持/转化的碳排放分别增长了 30.64%和36.46%,但朝鲜土地利用转化碳排放的比例上升,由1990-2000 的 5.72%增长至 2000-2015 的 12.97%,韩国则相反,1990-2000 的土地利用转化排放比例为6.89%,而2000-2015的比例仅为0.61%。在朝鲜,砍伐森林开垦耕地占土地利用转化碳排放的87%以上,森林蓄积量减少使林地固碳能力减弱。韩国的林地固碳能力持续加强,受益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大规模植树造林运动。在建设用地的能源排放方面,朝鲜的能源排放与GDP变化轨迹相仿,呈先减后增的情形,单位GDP的排放量增长,表明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需要消耗的能源多。韩国在25年中能源排放的增长放缓,集中在大都市区里,产业结构升级使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产业的依赖性减小。(5)建议朝鲜保护森林资源、韩国减少能源消耗的排放。建议朝鲜进一步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严格保护森林资源、提高民众的林保意识,可以通过种植更多树种增加森林群落的固碳能力。同时,朝鲜在发展经济的前提下,应着力于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服务业、建筑业等。韩国土地利用强度大,开发建设用地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碳排放途径,但森林蓄积量增长有利于改善碳收支。虽然韩国产业结构升级使单位GDP的能源消耗排放量减少,有助于节能减排,但不足以实现政府设置的减排目标,仍要大力减排,例如更多地使用清洁能源、疏散大城市区人口密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