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煤烟型污染与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双重影响,武汉市环境空气呈现出复合污染特征,严重制约经济建设和危害人类健康,大气环境质量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之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因此,对武汉市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武汉市大气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并找出问题,其次构建研究区大气环境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不同发展情景下大气环境承载力变化情况,最后对武汉市未来大气环境承载力状况进行预测,并提出优化策略。主要工作和结论为:(1)基于PSR模型构建武汉市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进行指标筛选,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运用可变模糊评价法对武汉市20052014年的大气环境承载力状况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武汉市大气环境压力越来越大,需对经济发展方式进行调整。(2)在系统分析社会经济发展与复合型大气污染动态响应关系的基础上,构建研究区大气环境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检验模型的有效性,结果显示模型有效且可靠,可满足课题研究需要。(3)仿真模拟不同情景下研究区20162030年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动态变化,可知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和模式四下大气环境承载的SO2和NOX累计排放量分别为133.89万t和182.47万t、152.75万t和208.04万t、92.72万t和128.81万t、110.73万t和164.14万t。通过比较发现,模式四是武汉市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4)在模式四下,环境空气质量于2029年可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要求,期间大气环境承载的SO2和NOX累积排放量分别不应超过104.17万t和157.01万t。2029年,大气环境对社会经济的支撑作用不超过:GDP总量54941亿元,机动车保有量458万辆,人口925万人,标煤量7196万t,建成区面积916km2。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了具体的优化策略,包括能源结构调整、交通污染控制、末端治理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