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的中国佛教及其佛像雕塑艺术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mabimabi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汉魏时期,佛教初入中原,经历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撞击与融合,终成为与儒道二者并驾齐御的“释”。统治者为了麻痹百姓、借助佛教的前世今生、因果报应等学说迫使已经一无所有的百姓安于现状,修福来世。而苦难的人民需要精神寄托,这“装饰在锁链上的虚幻的花朵”给予他们朦胧的希望和慰藉。在这样的文化政治背景下佛教得到极大发展,成了不论贵贱、贫富人们的共同选择。佛教宣传主要是利用佛经的翻译、解说和寺院、佛像的礼拜。而佛像作为佛教宣传的载体,他在视觉和感觉上给崇奉者一种威严、慈悲、敬畏的心理冲击,使得佛教的发展更加深入人心。同时佛像造像的艺术也促进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使其从早期的对建筑、祭祀的依附地位独立出来。丰富了中国雕塑的技艺手法和雕塑内容,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品。佛教造像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形象,它是人们生活审美趣味和审美倾向的表现载体。从最初的汉朝时期引进的具有明显西域色彩的佛像,到魏晋时期充满士大夫气质的佛像、再到盛唐丰满、富贵的华丽佛像、宋朝世俗化、生活化气息的佛像,它已经深深烙上中华文化的色彩。成为中国雕塑艺术的最精彩的华章。随着佛教的传播和发展,佛教造像以各种姿势登入朝堂和寻常百姓的祭拜中。中国佛教造像璀璨的明珠: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石窟艺术,在宣传佛教的同时也大量的保留了佛教佛像,其宗教价值和审美价值受到世界人民的赞叹。本文分五章来讨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及佛教艺术的成长、完善。第一章主要是讨论了佛教初入中原以及中原人对其的态度,着重讨论了佛教与中原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佛教通过吸收儒道文化和中原传统文化而逐渐内化被接受;第二章讨论了佛像的艺术形态,从早期的象征崇拜到制造偶像,成就辉煌的犍陀罗文化,随着佛教的发展,逐渐形成一套佛像造像规则;第三章讨论的是中国的佛像造像艺术,中国在原先的雕塑艺术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制造出属于中国特色的佛像;第四章涉及的是石窟艺术,作为中国佛教艺术的宝库,敦煌、云岗、龙门石窟代表着中国佛教艺术的大成;第五章延伸到佛教后期在中国的发展,在唐宋的时候中国佛教和佛教艺术达到一个顶峰,传承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技巧又开启了新的造像风格,对中国艺术影响深远;最后在总结部分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和对对中国艺术的影响作出总结。本文将从寻根索源策略、作品分析策略、分类对比策略、文化讨论策略、等方面对魏晋时期中国佛教及其雕塑艺术的发展、成熟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作出讨论。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自拟清热除湿汤治疗湿热内盛型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入院治疗的湿热内盛型脂溢性皮炎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骰子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
河流外源截污与治理后,底泥污染物的释放成为河道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动态模拟实验,研究不同扰动条件和不同底泥污染物浓度,对底泥中TN、NH3-N、TP和COD释放的影响。研
目的:通过分析1999~2014年以来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文献,总结其选穴、归经、刺灸方法的临床应用规律,为制定针灸防治本病的规范化方案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通过查阅
中国陶瓷以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民族艺术特色浓郁、技术精湛而闻名于世。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德镇瓷器闻名天下,以其精湛的工艺、美观的造型、独特的
以 18 8 7年美国学者 W·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一文发表和 190 0年美国学者古德诺《政治与行政》一书出版为象征性起点 ,公共行政学发展到现在 ,已经成为一门具有高度理论
谈模糊语的构成及其运用李春梅模糊是客观世界中事物类别之间的一种客观性。在大干世界中,林林总总的客观事物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关系复杂。在这众多的事物中,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
研究目的中共中央提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给我国卫生系统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以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提供为主体的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从“家”字的构成来看——“房子”+“猪”,可以非常直观地体现出生猪生产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生猪生产是我国农村地区的传统产业,在畜牧业
<正>在法庭科学实验室常常使用犯罪现场重现的绘图方法。例如,将后发现的武器证据与犯罪现场的尸检照片绘进同一张图中,是一种较好的显示弹道方向的方法。典型地,痕迹专家将
目的:研究中医护理路径在肛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肛肠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术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