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汉魏时期,佛教初入中原,经历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撞击与融合,终成为与儒道二者并驾齐御的“释”。统治者为了麻痹百姓、借助佛教的前世今生、因果报应等学说迫使已经一无所有的百姓安于现状,修福来世。而苦难的人民需要精神寄托,这“装饰在锁链上的虚幻的花朵”给予他们朦胧的希望和慰藉。在这样的文化政治背景下佛教得到极大发展,成了不论贵贱、贫富人们的共同选择。佛教宣传主要是利用佛经的翻译、解说和寺院、佛像的礼拜。而佛像作为佛教宣传的载体,他在视觉和感觉上给崇奉者一种威严、慈悲、敬畏的心理冲击,使得佛教的发展更加深入人心。同时佛像造像的艺术也促进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使其从早期的对建筑、祭祀的依附地位独立出来。丰富了中国雕塑的技艺手法和雕塑内容,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品。佛教造像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形象,它是人们生活审美趣味和审美倾向的表现载体。从最初的汉朝时期引进的具有明显西域色彩的佛像,到魏晋时期充满士大夫气质的佛像、再到盛唐丰满、富贵的华丽佛像、宋朝世俗化、生活化气息的佛像,它已经深深烙上中华文化的色彩。成为中国雕塑艺术的最精彩的华章。随着佛教的传播和发展,佛教造像以各种姿势登入朝堂和寻常百姓的祭拜中。中国佛教造像璀璨的明珠: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石窟艺术,在宣传佛教的同时也大量的保留了佛教佛像,其宗教价值和审美价值受到世界人民的赞叹。本文分五章来讨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及佛教艺术的成长、完善。第一章主要是讨论了佛教初入中原以及中原人对其的态度,着重讨论了佛教与中原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佛教通过吸收儒道文化和中原传统文化而逐渐内化被接受;第二章讨论了佛像的艺术形态,从早期的象征崇拜到制造偶像,成就辉煌的犍陀罗文化,随着佛教的发展,逐渐形成一套佛像造像规则;第三章讨论的是中国的佛像造像艺术,中国在原先的雕塑艺术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制造出属于中国特色的佛像;第四章涉及的是石窟艺术,作为中国佛教艺术的宝库,敦煌、云岗、龙门石窟代表着中国佛教艺术的大成;第五章延伸到佛教后期在中国的发展,在唐宋的时候中国佛教和佛教艺术达到一个顶峰,传承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技巧又开启了新的造像风格,对中国艺术影响深远;最后在总结部分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和对对中国艺术的影响作出总结。本文将从寻根索源策略、作品分析策略、分类对比策略、文化讨论策略、等方面对魏晋时期中国佛教及其雕塑艺术的发展、成熟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作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