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认同概念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行为革命时期的政治学领域。但由于只关注国家认同的观念层面而显得贫瘠空洞,因此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第三次民主化浪潮席卷全球以及苏东剧变,许多民族国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问题,不得不重新选择发展方向和进行自我定位。同时,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也强烈冲击着传统主权国家的安定和统一。因此,国家认同重要地位日益彰显。国家认同问题涉及国际和个人两个层面,本文讨论的主要是个人层面上的国家认同。它实质上是一种重要的国民意识,是维系一国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纽带。人们只有确认了自己的国民身份并将自己归属于国家,才会真正关心国家利益,才会承担对国家应有的责任。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备受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双重影响,进而导致部分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受到削弱。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培养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历史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在梳理国家认同有关理论基础上着重探讨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论文除绪论和结束语外,主体部分的三章(二至四章)内容如下:第二章主要梳理了国家认同的相关理论。首先,本章在界定认同内涵的基础上从个人认同和集体认同两个层次加以论述,认为个体需要的满足与其认同能否成功建立密切相关,进而对认同理论在国家认同问题上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其次,就国家认同的内容、本质、类型分类和理论渊源分别展开论述。第三章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双重背景入手,首先讨论了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双重变奏诱发的国家认同危机的表现:政治认同危机、文化认同危机和族群性危机。其次,分析了大学生群体的国家认同感弱化的具体表现。第四章为本文的落脚点,分析问题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解决问题。培养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能够满足大学生身份认同和精神归属的需要,为其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提供契合点。同时,国家认同所强调的整体性、归属感和导向性因素,有助于大学生重置自我与他者的关系,确立更高层次的他者意识,既保持个性又尊重他人,是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有助于确保大学生成长期间的和谐发展,从而实现自身与国家、社会发展的双赢局面。为此,本章主要从国家认同教育理念、大学生公民教育、政治认同、国家意识等四个方面来讨论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