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倦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应付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而产生极端的心理反应,是伴随着长期的压力体验而产生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随后可能产生与学习有关的逃避行为,其典型症状就是学习兴趣低,精神萎靡,极易疲劳,学习效率低,自我评价降低,缺乏自信等。学习倦怠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由某一因素突然形成的,而是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担忧、失望等日积月累造成的。本研究通过对农村初中生的调查,掌握了语文学习倦怠的第一手资料,并通过对国内外学习倦怠领域研究的借鉴和自己的教学经验,编制了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倦怠调查表。通过调查得出学习倦怠得分的平均数是2.4033,属于中等程度范围。可见,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倦怠情况虽然不至于非常严重,但是也不容乐观,应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倦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学生个体,社会,家庭和学校各个层面,同时也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其中有学生自身的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语文学科自身性质等等。在性别差异研究中,农村初中女生的学习效能成就感高于男生;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并不一样,其中初一的新生比初二、初三年级学生表现出更少的学习倦怠,总体情况比初二、初三年级要好一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倦怠程度与语文的学习情况有关;家庭的结构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倦怠的关系不显著,家长的文化素养、职业状况和教养方式与学习倦怠有一定的关系。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态度和学生的学习倦怠呈一定的正相关。针对语文学习中出现学习倦怠的问题,本文从几个方面寻找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学习目标,语文教学中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效的疏通学生的消极情绪,用宣泄来释放压力,引导学生正确的归因;提高教师的素质,为学生提供语文学习的良好环境;提高家长的素质,创建学习型家庭,结合农村生活特点,探索灵活多样的农村家庭教育指导形式,积极建立学习型家庭的共同愿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语文教学方法,语文教学中有效的提问策略;形成积极健康的学校文化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校园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主要层次。物质文化包括效应的建筑、自然环境、教育教学设施、人文景观、活动场所等各个方面。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行为规范、道德约束、交往方式、习惯礼仪等。精神文化包括学校文化传统、人文精神、办学风格、价值观念、集体舆论、精神氛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