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中的自者与他者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dr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讨论了白人殖民者(英国殖民者)将土著民族和非洲大地视作他者后的人格异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土著民族和非洲大地密不可分,在本文,非洲大地被莱辛视作白人与土著黑人冲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探讨土著民族和白人的冲突,分析了以英国人为代表的殖民者的人格分裂。殖民者视土著民为洪水猛兽、魔鬼的化身。这种将土著民(他者)魔鬼化的行为,严重扭曲了殖民者自我的发展,导至他们日夜生活在对他者的恐惧中。典型人物有玛丽和模式化的白人妇女奎斯特太太和卡森太太。以玛丽为例,尽管她将摩西视为她生命的最后一丝色彩和乐趣,她还是屈服于种族身份的大我,不敢承受摩西的目光和被摩西点燃的内心情感。通过揭示白人和土著民族的矛盾,莱辛突出了非洲殖民地无法消解的根本矛盾。本文后半部分主要围绕莱辛非洲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生态殖民主义”展开。其主要揭示了殖民者对非洲大地无情掠夺和占有。在莱辛的小说中,非洲大地被殖民者视为不折不扣的他者。象征着土著男人的非洲丛林时刻威胁着房中的白人妇女,将白人妇女囚禁在房内,让她们陷入孤独、恐惧、分裂甚至是精神崩溃。象征着大地母亲或土著女人的非洲土地抓住一切机会向男性殖民者复仇,使这片土地远离男性殖民者的玷污和掠夺行为。野性的他者阻碍了作为大我的白人殖民者获得白人身份的认同,让那些期望在他者身上实现自我的浪漫农场主梦断南非高原。
其他文献
本论文依据异化理论,对帕特里克·怀特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人树》的主题进行探讨和分析,揭示了人们遭受异化的尴尬处境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创伤和心理变态。作为一个具有强烈社
本文以理想认知模型为理论基础,统计软件AntConc及BNCweb为研究工具,以英国国家语料库(BNC)为研究数据,以英语中的空间介词ON为研究对象。本文主要研究空间介词ON的空间意义和非空
《道德经》是道家经典之作,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哲学体系的著作。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世界上其他国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迄今为止,《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是欧洲联盟应对气候变化进行温室气体减排的手段之一,也是排放权交易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欧洲联盟和中国都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方,研究欧
近年来国内外翻译教学研究开展如火如荼,然而针对翻译教学研究演进的分析较少,使用科学分析工具的研究更为缺乏。基于此,本研究借鉴科学计量学的理论与方法,运用CiteSpace对1
作为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一,《论语》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其外译也正逐步成为一种文化需求。鉴于其原文晦涩不易懂,加之中西方在语言与文化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译者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