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检察官不起诉裁量权是指检察官基于中立审查义务,根据自己的理性和判断,对满足法定起诉条件的案件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权力。然而,在现有理论研究中,对不起诉裁量权主体存在检察官和检察机关两种定位,兼具实体性权力和程序性权力两种属性争议,使其与自由裁量权、起诉裁量权、辩诉交易权出现概念上混淆的情况。通过对检察权的司法权性质探析,不起诉裁量权应当由检察官作为准司法官来行使的判断权,产生程序终局性的效力,有效保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检察官不起诉裁量权是指检察官基于中立审查义务,根据自己的理性和判断,对满足法定起诉条件的案件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权力。然而,在现有理论研究中,对不起诉裁量权主体存在检察官和检察机关两种定位,兼具实体性权力和程序性权力两种属性争议,使其与自由裁量权、起诉裁量权、辩诉交易权出现概念上混淆的情况。通过对检察权的司法权性质探析,不起诉裁量权应当由检察官作为准司法官来行使的判断权,产生程序终局性的效力,有效保障权力和职责的契合。检察官不起诉裁量权有其存在的正当性。其中,起诉便宜主义体现了诉讼效率这一价值理念,不仅节约了大量诉讼资源还促进了程序的繁简分流;程序主体性理论强调的是诉讼主体的重要性,协商性司法理论则强调的是诉讼主体的理性对话,两者都保障了犯罪人和被害人的基本人权,使检察官不起诉裁量权实现人权保障这一价值理念;恢复性司法理论注重恢复犯罪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而不以惩罚犯罪为正义目标,不仅稳定了社会秩序,保障了公共利益,真正实现无害正义。同时,我国不起诉裁量权的产生及演变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渊源,对现代检察官不起诉裁量权的完善与扩张具有积极意义。立法及司法实践中仍存在制约检察官行使不起诉裁量权的障碍,导致检察官受观念、程序的桎梏,不敢用、不愿用以及不当适用不起诉裁量权。首先,在立法上不起诉裁量权存在制度缺陷,一是适用标准不清,二是权力范围界限不明。其次,在司法实践中偏高的逮捕率和轻刑率压缩了不起诉裁量权适用率,桎梏不起诉裁量权的运行空间。最后,不起诉裁量权监督制约程序设置不合理,一是不起诉裁量权的审批程序繁琐,难保不起诉裁量权的有效运行,二是不起诉决定过程流于形式,难保权力行使的公开、透明,三是公诉转自诉制度不合理难保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因此,检察官不起诉裁量权理应有限度的扩张,同时防止该权力在运行中出现偏失。首先,针对不起诉裁量权制度缺陷,借助司法解释的手段明确不起诉裁量权的适用标准,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与不起诉制度独立开来,并且完善裁量不起诉的案例指导制度,以期为检察官不起诉裁量权的适用提供指引作用。其次,针对不起诉裁量权的实践适用率低,立法应当扩大不起诉裁量权的制度范围,一是将附条件不起诉扩大至成年人不起诉及企业合规附条件不起诉,二是扩大特殊条件不起诉的范围,纳入污点证人豁免和选择性不起诉。最后,合理设置检察官不起诉裁量权的监督制约程序,改进不起诉裁量权的审批程序,建立相对公开的不起诉听证程序,构建不起诉司法审查程序,才能使保障权力运行与防止权力滥用并行。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和流动趋势的不断变化,中国人口流动政策实现了从控制流动、允许流动,再到鼓励流动、各地政府主动出台各类人口吸引政策的转变。地方政府基于学历差异和职称差异对人才实施财政补贴,其实质是通过改变教育回报率吸引不同学历人才。因此,本研究在综述国内外劳动力迁移文献的基础上,以劳动力迁移为主线,从教育回报率的视角出发探究了不同技能劳动者(不同学历)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选址行为。本研
由于个人破产法的缺位,在我国“破产”长期以来仅指企业破产,学界相关个人破产的研究也多集中于我国个人破产立法的必要性。随着交易的扩大,实践中出现许多自然人因对企业负有连带责任而在企业破产后承担了巨额债务,甚至越来越多普通消费者也因过度负债而陷入无法偿债的困境。个人破产免责制度受到债权人的质疑是其迟迟未能立法的重要原因,债权人虽对个人破产免责制度的债务免除效果略有知晓,但对个人破产免责制度的具体内涵、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百年前夕庄严的向全世界提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雄伟目标,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仅有约三十年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因而更应该找准主攻方向。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双碳”的主战场,工业领域只有开展进行低碳和绿色转型,才能有助于“双碳”目标的成功实现。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工业领域依旧身处投入、消耗与污染排放
<正>湖南省衡阳高新区二塘小学是一所异地重建的现代化公立学校,环境优美,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学校以“和润生命,美育学子”为办学理念,倡导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内心,追求和谐发展;注重倾听学生不同的声音,倡导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以教师团队艺精德美的高尚情操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勤恳做事、和美做人是校训,和乐共进、求真尚美是校风。学校响应“双减”政策号召,积极为学生减负,让学生在“和美文化”的熏陶下,开心学习、开
基于当前长三角区域绿色发展先行驱动、企业绿色创新活力相对较强的背景,本文选择长三角重污染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环境规制背景下长三角绿色企业家精神培育以及绿色企业家精神在环境治理绩效改善中发挥的中介作用。本文提出构建完善了绿色企业家精神的指标体系并进行准确的统计测度,基于面板门槛模型和空间计量下的中介效应模型,刻画长三角绿色企业家精神的时空演变轨迹,分析不同路径下大气治理规制的联动效应,深入探究绿色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汽车保有量迅猛增加,随之带来的能源消费加剧、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对资源及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加速传统燃料汽车产业的转型,推进新能源汽车普及应用已经成为经济社会绿色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消费补贴、减税降费等“补贴类”政策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但“补贴类”政策既具有拉动产业发展的正效应,也会带来产业粗放式发展的负效应。为此,
前期煤矿灾害与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是基于天然地震事件开展的初步探索。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添加微地震事件,完善了时空分析方法,获得了更为全面的时空分布特征。整体上,煤矿灾害群发及伴随地震两个基本认识不变。数据显示,群发序列数量显著增多,群发范围明显变小,分析认为微地震事件频次高且距离事故矿井较近是重要原因。应力扰动作用的空间范围和持续时间对应聚类研究中的空间丛集程度和时间丛集程度,科研和生产
不断提高党性教育的实效性,有利于党性教育者“虚功实做”、实现党性教育目标、为考核评价党性教育成效找到价值坐标。当前,制约党性教育实效性的因素主要包括:党性教育产品的“供”“需”双方结构性失衡、党性教育的方式方法与党员干部的接受习惯存在差异、少数党员干部在党性教育中的“知”与“行”相脱节等。为此,各级干部教育培训部门要优化党性教育产品供给,推动“供”“需”双方高位对接;针对党员干部的特点,采用使其更
学生欺凌是一方学生故意通过身体、言语等多种方式实施欺负、排斥、侮辱,给另一方学生造成身心损害的行为,其基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因素共同作用产生。与校园暴力相比,学生欺凌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和隐蔽性等特征。当下我国学生欺凌事件数量日益增加,引发社会关注,教育行政等多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发布多起通报、方案。基于学生欺凌行为产生的不良影响及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双重考虑,如何妥善处理这一难题成为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