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手语传译:解析译员的中立性原则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yunhui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语翻译作为翻译的一种形式广泛应用于法庭口译当中。本文先从中西方法庭口译及法庭手语翻译研究入手,结合法庭口译的特点,分析法庭手语译员的角色定位。本文认为法庭口译有别于其他口译形式,中立性原则是法庭口译人员应遵守的重要准则之一,但是对于目前中国的法庭手语译员来说,保持中立性面临现实的考验。本文从目前我国聋人的现状及译员的角度进行分析,并结合实证采访事例来揭示中立性的神话,希望能引起研究人员对法庭手语翻译研究的重视。文章最后提出了参考性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聋人地位,规范法庭手语翻译。  本文由以下五章构成:  第一章为本文的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几个基本的概念,并指出过去研究中存在的弱点。  第二章是相关文献综述。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国内外法庭口译研究,第二部分回顾国内外法庭手语翻译研究,第三部分是对前面综述的点评。  第三章从立法及法庭口译员的来源和地位等方面阐述了法庭口译在中西方国家的现状,并通过比较法庭口译与会议口译等其他口译形式,突出法庭口译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口译员的角色定位,解析法庭口译员的中立性原则内涵。  第四章首先概述了法庭口译员保持中立性遇到的困难,其次分别从聋人和译员的角度阐述了法庭手语翻译中立性的神话,最后观察并采访法庭手语译员,从实证的角度验证前文的中立性神话。  第五章在回顾前面章节的基础上,尝试性从聋人教育、就业和沟通改善;译员培训;相关法制、体制、机制的完善;以及社会对译员的认可和理解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将来尽量保持法庭手语翻译的中立性。
其他文献
身为第二代华裔美国人的汤亭亭,其华裔女性的双重身份使她及具有同样身份的华裔女性遭受了来自本民族以及美国社会的性别和种族的双重压迫。她站在女性和民族的角度创作了《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来华观光旅游。为了让更多的外国游客了解国内的旅游信息,激发他们来华旅游的兴趣,需要将大量的汉语旅游资料
现代R语中的助动词“夕"表达的意义和功能非常复杂,关于助动词“夕"的研究也非常多。关于连体节时间表现的研究很多,但多限于“时”的基准时的确定问题,主要研究成果有“主节基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美籍犹太裔作家之一,他是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犹太裔作家。由于早年在波兰的生活经历,辛格时刻关注着波兰犹太人民的生活,他的
作为196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塞缪尔·贝克特被称之为20世纪实验主义先锋小说家。他的小说三部曲——《莫洛伊》、《马龙之死》和《无名的人》代表了当时实验主义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