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移都就食”现象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uny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都就食是“主辅摇摆”现象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历史上的移都就食现象以唐代最为典型。唐代发生过十余次从长安到洛阳的“移都就食”,从贞观之治算起,太宗曾三次就食于洛阳;高宗时期有七次“移都就食”;玄宗又有五次洛阳就食。隋唐长安辉煌之下隐藏着不足: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承载力已经处于过饱和状态。再加上唐朝前期频发的自然灾害,关中地区的经济地位大不如前,粮食远不能够继续满足京师人口的需要。而且唐朝前期长安的漕运体系尚不健全,转运江南及其他地区的粮食到长安远比到洛阳困难得多。由于洛阳本身所具有的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其相对完善的粮食转运系统,帝王便选择带领后妃及官员等东去洛阳就食。就食期间,相应的政治中心也由长安转移到了洛阳,至完成就食返还长安,长安才恢复都城地位。直到开元以后,长安的漕运问题得到良好解决,洛阳城逐渐衰落,帝王一行人才不再东去就食。唐朝前期,就食是帝王去往东都的根本原因,因此就食问题是研究唐代“主辅摇摆”期问题的重要内容。
其他文献
中立帮助行为问题较早为德日所关注,近年来,亦为我国学者探讨。所谓中立帮助行为即指行为人主观上以追求个人利益为目的通常无非法目的,且客观上无刑事违法外观,但却对正犯行为与结果有实质促进作用的职业行为。由于中立帮助行为区别于普通的帮助行为,存在积极的社会意义,必须严格限制刑事可罚性,避免不当处罚,重塑可罚性认定标准迫在眉睫。正文共分为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对中立帮助行为进行界定,并简要介绍我国立法与司法
随着医疗设施的完善和长期护理服务的逐步发展,我国老年人生活的就越舒适,老年人口的平均寿命也在逐步的增加,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随着老年人口越来越年长,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却走下坡趋势,自理能力也呈下降趋势,因而失能老人这一特殊群体随之出现。对失能老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照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服务应运而生。虽然我国的长期护理服务日趋完善,但是与其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
重复起诉的识别一直是我国实务和立法的难题,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以下简称《民诉法司法解释》),其中第247条对重复起诉的识别做出了规定,但仅此一条法律规定无法应对当今逐渐复杂多样的诉讼状况。本文以三个案例引出重复起诉存在的问题,并且在案例体现出的问题基础上,以诉的要素为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讨论。可分为主体要件和客体要件。在重复起诉识别中,主体要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纵观广告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广告定位理论在广告理论发展的历史图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理论至今仍旧为业界专家以及学者们所关注。在互联网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商业、贸易形式越发多变,广告营销方式也越发多样,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广告定位理论是否能够适用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广告与营销,本文带着这一疑问,针对定位理论的实用性以及适时性进行研究。论文聚焦广告定位理论,在综合阐述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之
家庭题材剧情片的在近些年来一直受到较大关注,好的作品也是屡见不鲜,鲜活的人物形象以极具代表性的典型特征出现在观众视野,令人印象深刻。事实上,几十年来,中国家庭伦理片的演变呈现出鲜明的东方美学特征和中国人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在影视创作领域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剧情片《以爱之名》,借鉴梳理传统的中国式家庭人物的塑造方式,结合时代的特点,以及对剧本人物台词和形象的分析探讨,再到影像视听领域对人物形象的呈现
清末民初的实业救国思潮是在先进人士探索救国之道的历史过程中萌发、兴起及高涨的。实业救国思潮主张通过兴办实业以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从而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虽然这一目的无法达成,但这股实业救国思潮与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风云相互激荡,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进程中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立足已有研究成果,用现代化视角系统阐述清末民初实业救国思潮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并分析这一思
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残疾人工作尤其是智力障碍儿童的工作仍然是重中之重,而且应对其自理能力的问题重视起来。智力障碍儿童往往容易被贴上无法独立生存的标签从而被社会边缘化。在阳光家园服务与阅读相关文献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智障儿童自理能力尚缺。自理能力是一个人成长和在社会上生活的必需能力,尤其是智力障碍儿童更加需要,他们最终能够在社会上生存,既是智障儿童及家长的期望,同时也是特殊教育和康
老年人占我国人口的比重逐渐增加,面对如此庞大的人群,对老年人的照顾成为了每个家庭的重任,问题也随之不断涌现,进而影响了家庭的发展。为了应对这一现状,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各种机构也加强了对老年人的关注,尤其集中于对失能老人群体的关注。失能老人多为不能独立照顾自己的老人,需要他人对其进行照顾,而且相比于医疗照顾,居家照顾更为贴心,价格更为低廉,使其成为大多数家庭的首选。照护家庭是失能老人主要的生活场
在《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共产党人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消灭私有制”。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和内在缺陷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问题的根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就是使无产阶级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同时,深刻阐述了资本主义必将被代替的历史命运,用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进而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马克思和恩格
关于“民生”的理解,简单地说是与百姓的生存和生活相关的一切事项。本文的新中国成立初期,特指的是1949年到1956年这一特定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解决百姓生活问题和巩固新生政权相结合,在短短7年时间,恢复国民经济、确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文教卫生事业、奠定对外关系基础,取得巨大成果,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