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来源 :湖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AM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观察普通针刺和穴位埋线两种疗法对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时(治疗结束后4周)疲劳主症评分(FS-14)、疲劳症状积分、疲劳严重程度积分(FSS)、躯体和心理健康报告评分(SPHERE)的影响,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治疗本病的疗效和优劣,为本病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本研究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就诊于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和其他途径招募的符合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西医诊断和中医诊断的患者60例。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将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针刺组和穴位埋线组。两组均选取脾俞、肝俞、肾俞、关元、百会、足三里、三阴交、中脘、章门。在健康宣教的基础上,普通针刺组予以针刺治疗,留针30min,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8周。穴位埋线组予以穴位埋线治疗,隔周治疗1次,共治疗4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随访时对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包括FS-14、疲劳症状积分、FSS、SPHERE,并评价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和安全性。通过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普通针刺和穴位埋线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果
  1.一般资料和基线比较:在本研究过程中,共有3例患者脱落,普通针刺组2例,穴位埋线组1例,最终普通针刺组完成28例,穴位埋线组完成2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上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开始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皆无明显差异(P>0.05)。
  2.主要结局指标
  疲劳主症评分和兼症评分比较:经过8周的治疗,两组患者FS-14评分和疲劳症状积分均显著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疲劳主症评分、疲劳症状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疲劳主症评分、疲劳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的差值无明显差异(P>0.05)。
  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普通针刺组总有效率78.57%,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82.76%,两组整体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
  3.次要结局指标
  疲劳严重程度评分比较:经过8周的治疗,两组患者F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埋线组治疗前后的评分差值明显高于普通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生活质量比较:经过8周的治疗,两组患者SPHERE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穴位埋线组治疗后该项评分明显低于普通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的评分差值明显高于普通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长期疗效比较:在治疗结束后的第4周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两组患者FS-14评分、疲劳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埋线组患者FSS评分、SPHERE评分均低于普通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依从性比较:在本研究过程中,普通针刺组依从率小于75%有5例,3例在75%~85之间(含75%),22例在85%~100%之间(含85%和100%)。穴位埋线组依从率低于75%有1例,2例在75%~85%之间(含75%),27例在85%~100%之间(含85%和100%)。穴位埋线组依从性比普通针刺组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5.安全性评价:两组受试者都没有发生晕针、滞针、断针、过敏、感染等严重的不良事件。普通针刺组1名患者留针时出现轻度的心慌不适,追溯原因患者未进食早餐,予以糖水后好转,未影响后续治疗。穴位埋线组1名患者第一次穴位埋线后部分穴位蛋白线逾1周未吸收,遂脱落。两组患者安全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普通针刺和穴位埋线均能改善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主要症状和兼症,减轻患者疲劳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普通针刺与穴位埋线的整体疗效相当,且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穴位埋线在改善患者疲劳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方面优于普通针刺,并且表现出更好的长期疗效。患者对穴位埋线疗法的依从性优于普通针刺疗法,故从长期疗效及依从性方面比较,穴位埋线更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将极泉穴齐刺法结合常规针刺与常规针刺法进行对比,观察两种方法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疗效,以明确极泉穴齐刺法结合常规针刺,是否更具优势,为临床治疗急性期肩周炎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针刺方法。方法:选取2019/3~2019/12月,就诊于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期肩周炎患者72例,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将其分为极泉穴齐刺组(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各36例。分别进行3疗程的针刺
目的观察“标本配穴”针刺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疼痛评分的改善,评价其临床疗效,为“标本配穴”针刺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原则,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标本配穴”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各60名患者。“标本配穴”组予“标本配穴”针刺法治疗,取穴足三里(双侧)、关元、肾俞(双侧)、脾俞(双侧)、中极、三阴交(双侧)、十七椎、次髎(双侧)、地机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联合指针疗法与单纯电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的临床疗效,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面部残疾指数(FDI)、面瘫病中医症状疗效等观察指标进行比较,来探讨一种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更加有效的方法。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0月到2020年12月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住院部及门诊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的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电针联合指针疗法组(观
目的:观察针刺华佗夹脊穴(T3、T5、T7、T9、T11、L2双侧夹脊穴)对比常规针刺方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方案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索一种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有效选穴方案,为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思路。方法: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武汉市中医医院门诊和住院部的62名围绝经期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华佗夹脊穴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各31例,华佗夹脊穴针刺组取
学位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易罐牵张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量表评分等进行对比,评估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从而探讨一种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方法:本次研究筛选了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武汉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住院部和门诊的70例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肩周炎患者,参考随机数字表将患者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编号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予以温针
学位
目的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综合评价电针联合清热止痛膏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究有效的AGA中医外治法,以期为中医外治法联合应用治疗AGA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于武汉市中医医院风湿针灸科住院部就诊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7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治疗加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基础治疗加电
研究目的通过表面肌电图检测技术,观察八段锦对健康大学生干不同时间腰腹部核心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探讨八段锦对健康大学生核心肌群的影响,为八段锦的功法处方应用及核心肌群的康复训练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健康大学生,运用随机序列号分组方法分为八段锦组(30例)和空白组(30例)。八段锦组进行两套八段锦训练(每组12分钟),中间休息6分钟,总持续时间为30分钟,空白组无干预措施。每7
学位
目的:观察舌三针联合万氏愈瘫汤治疗缺血性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通过洼田饮水试验量表、吞咽困难分级量表和NIHSS评分来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对比的情况,以此来评估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实效性,进而探讨一种治疗缺血性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有效方法。方法:本次研究筛选了2019年3月至2019年11月在武汉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住院治疗的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60例缺血性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组分为
目的:评价各类针灸疗法治疗放疗后不良反应(radiotherapy-induced adverse effects,RIAE)的疗效,选取最佳的治疗方案,以期推广针灸在肿瘤辅助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以下数据库进行系统检索: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CKN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数据库(VIP Data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英文数据库包括Pub
学位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隐匿,且病程不可逆,伴随着全球老龄化的日益加剧,阿尔茨海默病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医疗和社会问题之一。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针刺相关疗法对AD有效,我们的目的在于比较不同针刺相关疗法对轻中度AD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所纳入的干预措施进行排序。方法:我们运用网状Meta分析(Network Meta-Analysis,NMA)的方法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