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貂养殖业的管理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管理体系,而养殖场管理技术是整个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关键性环节。本研究通过对大连金州水貂养殖场生产管理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后,开展了水貂养殖场计算机管理系统和建立种源标准的研究,以期研究出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且效果良好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和水貂种源标准,从而为水貂养殖场关键管理技术的研究奠定基础。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1、本研究利用Visual Basic 6.0并结合数据库为开发工具,研制出一套水貂养殖场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貂群管理、个体信息管理、统计分析、销售管理、仓库管理和系统维护六大功能模块及其下设的20余个子模块。具有对水貂数据信息的录入、查询、删除、统计等功能,并可将这些信息资料准确地进行处理、分析、加工和利用,及时为水貂养殖场提供科学、合理的计划方案。 本管理系统应用于水貂养殖场后,将会节约水貂养殖场管理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同时有利于管理人员合理利用水貂资源,使其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其数量及种群动态变化情况,从而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实现对水貂资源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 2、选取1龄—3龄的种貂(公貂:1龄和2龄;母貂:1龄、2龄和3龄,共121只)为研究对象,交配情况为:1♂×1♀、1♂×2♀、1♂×3♀、2♂×1♀、2♂×2♀、2♂×3♀。并在配种前做好种貂相关资料记录,在母貂妊娠期及产仔期进行统一的饲养管理。以15天为一个时间间隔,记录仔貂从出生到150同龄的体重、体长及编号等。将所得数据应用SPSS和Excel进行性别和年龄相关分析并作图比较,且结合其它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得出最佳种貂标准。试验结果如下: (1) 通过建立一般线性模型研究金州黑色标准水貂种貂性状对仔貂性状影响趋势的结果表明:种母貂的体长对仔貂体长有显著影响,种公貂的体长对仔貂体长和体重有显著影响;种母貂体重对仔貂体长和体重有显著影响,种公貂体重对仔貂体长无显著影响,而对仔貂体重有显著影响;种公貂和种母貂的体长、体重与产仔数和仔貂成活率之间无相关性,种母貂体长和体重对胎平均产仔数有显著影响。 (2) 研究金州黑色标准水貂不同年龄选配对仔貂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龄公貂和2龄母貂(2♂×2♀)交配,所产仔貂群平均育成数(4.87只)、胎平均产仔数(5.98只)、仔貂成活率(93.41%)、仔貂平均体长(40.23cm)分别高于其他年龄组合。在6种年龄选配类型中,其优劣顺序依次是:2♂×2♀>2♂×3♀>1♂×3♀(1♂×2♀)>2♂×1♀>1♂×1♀,其中1♂×3♀与1♂×2♀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3) 本研究所选种公貂体长在34~52cm范围,体重在1300~3100g范围;种母貂体长和体重范围分别在32~48cm和700~2500g范围。通过统计分析种貂体重及体长对仔貂体长和体重的影响发现:种公貂理想的体长范围为42~46cm,后代仔貂平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