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目前的医疗卫生体制下,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政府投入。传统的医疗服务供给模式已难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由于长期以来政府投入不足,我国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有限,配置效率不高,医疗卫生服务供求矛盾突出。公私合作(PPP)作为一种相对成熟的融资工具,不仅可以为公立医院拓宽融资渠道,还能借助社会资本先进的管理经验来提高医疗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随着医改的深入,国内公立医院开展各种公私合作模式实践事例众多,但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缺乏高位阶法律法规支撑,监管体系不完善、合作机制有缺陷等导致公众利益难获保障。如医疗卫生领域PPP应用之一的公立医院“药房托管”,因在运作中暴露出未能真正实现医药分家、降低药品价格,影响用药安全、损害公众利益等一系列问题而被政府正式叫停。与药房类似同为诊疗辅助部门的医院临床实验室,其运作更依赖于检测设备及试剂耗材的支撑,对成本控制要求更高。随着药品及耗材零差价政策的实施,成本与控费压力越来越大,近年有不少公立医院临床实验室开始参照“药房托管”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开展多种模式的合作。此类合作项目作为新医改背景下的新鲜事物,在实践中也难免存在各种问题。为防范风险,充分发挥公私合作模式的作用,保障公众利益,本论文对此类公私合作模式的机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先通过搜集整理历年来的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作为借鉴。再通过选取目前已经开展临床实验室公私合作项目的广州市A区妇幼保健院为案例进行调研,通过深度访谈法,与多地相关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医院管理者、社会资本投资方、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行业协会工作人员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沟通和交流,深入了解此类项目实际运作状况及存在问题,为本研究积累翔实的资料与数据。通过对收集的资料及实地考察研究发现,目前公立医院临床实验室开展公私合作的前景广阔,能起到缓解政府财政不足,提高医院检测服务能力的作用,但实际运作中也存在诸如参与方普遍对相关概念不清、某些合作模式与现行管理政策相悖、遴选合作伙伴过程不规范、社会资本参与方为获取回报做出损害公众利益行为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公私合作治理理念落后、缺乏顶层PPP法律体系支撑、监管主体不明确、风险和收益分配机制不合理、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等。通过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及吸取“药房托管”实践的经验教训,提出完善我国公立医院临床实验室PPP项目的对策和建议:一是建立医疗卫生领域公私合作多元治理模式以适应当前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多元生产—多元提供格局的治理要求,具体包括加快完善公私合作领域法律体系、设立多元主体参与的专门管理机构、建立和完善风险与收益管理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建立信息公开机制。二是针对这类项目开展的关键点,从选择适当的合作模式、规范合作伙伴遴选方式和规范项目合同内容三个方面给出实操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