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社会学分析——以甘肃夏河县G乡公共产品供给为例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uoq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产品是居民生存的保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研究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不仅能够丰富公共产品供给理论,而且对于促进甘肃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甘肃夏河县G 乡的个案考察,企图揭示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基本现状。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结构失调问题。自然条件艰苦、历史欠账太多是造成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结构失调的重要原因,而制度约束则是造成当地公共产品建设滞后的根本原因。   我国已经进入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历史时期,国家已经具备了增加农村与民族地区公共产品供给的能力。为了进一步加强甘肃民族地区公共产品供给,必须从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并不断完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全面增加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平衡公共产品供给结构,提高公共产品使用效率;坚持公共产品国家供给模式为主,社会模式为补充;   完善甘肃民族地区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合理承担责权;创新甘肃民族地区公共产品供给方式,降低成本;加强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的监督与考核;发展现代农业与特色经济,为未来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建设提供后备力量。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2008—09年对广东珠三角地区(深圳、中山)10所公立和民办学校共1040个青少年样本进行调查,从教育分层和社会不平等的角度对社会出身以及学校类型两个层次影响青少年
学位
择偶是恋爱、婚姻的重要前提,影响着未来家庭生活的稳定与幸福;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系统运行不畅必然引起一定的社会问题。尤其是二胎政策全面开放,不少已婚女性选择放弃工
农村留守妇女群体是中国社会二元体制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独特的群体,她们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做出了某些牺牲。农村留守妇女与丈夫常年生活
现今,瘦身现象普遍,韩流整形文化风行,当代科技医学技术取得进步,加之成熟的身体产业运作,人们追求美的愿望越发强烈,前赴后继的女性加入到减肥整形的行列之中。身体被人们视为艺术
本文运用再生产理论,从家庭制度、学校教育制度以及户籍制这几个角度,揭示了农民工身份代际传递的过程。户籍制演变为身份制,使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广大进城农民拥有“农民工”
学位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传统的农业经济结构逐渐被打破,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农村劳动力不断从土地上被解放
“银发时代”的到来,宣告了“人口红利”的结束,引发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其中,农村老年贫困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凸显了转型期社会发展的“问题性”意义,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