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缺血性脑血管病(isehemia eerebrolvascular disease,ICVD)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加,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在不断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绝经前女性较同龄男性的脑卒中发病率低,而绝经后女性的脑卒中发病率明显增高。临床上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可使发生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度下降,同时与脑卒中有关的死亡率亦下降。目前国内外研究证实,外源性雌激素对雌性去卵巢大鼠局部脑缺血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而治疗性应用雌激素对雌性大鼠局部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是否具有剂量依赖效应报道不多。同时雌激素对雌性去卵巢大鼠局部脑缺血的神经保护的受体途径迄今仍不十分清楚。国外学者研究还发现,在雌性大鼠全脑缺血的模型中,17β-雌二醇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同时还具有改善认知缺失症状。然而,在临床上,局部脑缺血的发病率要远大于全脑缺血,而且由于缺血方式的差别,神经元凋亡的路径不同,其疾病的神经损伤和认知缺失结局也可能相差甚远,所以在局部脑缺血模型中,17β-雌二醇能否改善去卵巢大鼠的认知障碍及其受体途径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研究目的1、研究治疗性应用17β-雌二醇对去卵巢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是否具有剂量依赖效应。2、探讨17β-雌二醇对去卵巢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受体途径。3、观察治疗性应用17β-雌二醇对去卵巢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是否具有认知修复功能,并探讨其受体途径。研究方法1、采用改良Longa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2、TTC染色使用TTC染色的方面测量脑组织梗死的面积。3、神经功能评分评分标准采用Zeal Longa分法:无神经损伤症状为0分;不能伸展对侧前爪为1分;向对侧旋转为2分;向对侧倾倒3分;无自主活动伴意识障碍为4分;死亡为5分。比较各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4、免疫组化检测ERα、ERβ蛋白的表达,从而探讨17β-雌二醇对雌性去卵巢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可能受体途径。5、HE染色观察免疫组化相邻组织的病理形态结构,从而增强免疫组化的说服力。6、Morris水迷宫实验用于评价大鼠的认知功能修复状况。7、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多组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所有统计分析均将采SPSS(17 . 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结果1、神经功能评分缺血24 h后,A组各亚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C组(P<0.05) ;A1组、A3组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A2组(P<0.05)。2、脑梗死体积缺血24 h后,A组各亚组脑梗死体积均显著低于C组(P<0.01);在A组中,A1与A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3组与A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组织化学A组各亚组的ERα平均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B组(P<0.01);C组的ERα平均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B组(P<0.05);A1、A2、A3组之间的ERα平均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缺血再灌注损伤24 h后,A、B组大鼠脑内海马和皮质区的ERβ阳性神经元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在正常雌性SD大鼠脑内,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蛋白有广泛的表达,其主要阳性物质主要位于细胞核内,但也可在胞浆甚至轴突内检测到。在E、F组神经元细胞核和胞膜上均可检测到明显的ERα蛋白的表达,与正常脑组织比较,其表达明显增多(p<0.05)。而缺血再灌注损伤24 h后,E、F组大鼠脑内海马和皮质区的ERβ阳性神经元表达无明显变化(p=0.253和0.176)。4、Morris水迷宫实验在定位航行实验中,随着试验的进行,各组大鼠试验第1 d、第2 d寻找平台的潜伏期迅速下降,第3 d开始趋于平稳,维持于一定水平。与H组相比,雌性大鼠在遭遇局灶性脑缺血后,无论是否给予雌激素治疗,其认知功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比较前6 d各组潜伏期的均值发现,E组大鼠的潜伏期较F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在空间探索实验中,E组大鼠的穿越目标区域次数、目标象限游泳时间、目标象限游泳距离等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1、17β-雌二醇对去卵巢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神经保护作用,且在减少脑梗死体积方面具有剂量依赖效应;2、17β-雌二醇对去卵巢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认知修复作用;3、ERα参与了去卵巢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和认知修复过程;4、ERβ可能没有参与去卵巢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和认知修复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