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流浪与植物的欲望——勒克莱齐奥作品与植物学中“流浪”主题的跨界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zhuangp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梭罗曾经说:“苹果树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两者关系之密切是引人注意的。”这启发了我将勒克莱齐奥的作品和与其不同领域的《植物的欲望》一书放在一起阅读,读后我发现与前者作品中多次出现的“流浪者”的行为相似的是,后者在植物界所呼吁的“寻找一个无名的野生苹果”的革命,不也可以被认为是放弃了平坦的农业发展之路,而选择走一条不同寻常的植物界的“流浪”之路吗?基于此,本文从复杂性生态哲学的角度,研究了二者背后相似的“流浪”因为、过程及归宿,一共包括以下三章:   第一章通过对文学和植物学两个领域分别发生的两个灾难的分析,总结了建立在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基础之上的,对生态系统复杂性的漠视是从根本上促使两个领域的人们走上流浪之路的相同因为。   第二章探究了两个领域相似的“流浪”过程,即一方面流浪者瓦解了对于财富和技术力量的迷信,恢复了自己的多样化经历,另一方面,植物学家们瓦解了植物价值的单一评价标准,倡导应保存生态基因的多样性。最终揭示了两者相同的“流浪”意义,即在复杂性生态哲学观念建立的过程中迎接新意义的涌现。   第三章分析了两个领域相似的“流浪”未来,即一方面流浪者不仅会向大自然开放自己的精神与灵魂,还将保持自我的时刻重塑;另一方面植物学家呼吁实现植物的最高生命价值,而且也主张不断质疑种植的方法与观念。最后总结了二者相同的归宿在于打破原有封闭循环地发展思维,培养一种动态的开放型世界观。
其他文献
贾平凹是一个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作家,时刻关注和忧患着时下的中国。他热烈地讴歌大自然的神奇和秀美,吟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倡导建立一种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道德观念,从而使人类真
对外翻译的主要功能是向目的语世界的读者传递本国文化信息。作为一种主动的文化输出方式,对外翻译是减少文化赤字、塑造本国文化形象的重要途径。辜鸿铭是我国近代对外翻译活
学位
海德格尔说,诗,就是人类带着浓浓乡愁寻找精神家园的漫长旅程。昌耀,这位“新诗运动史上的大诗人”、“诗人中的诗人”,在命运的涤荡中感受到了摧肝裂胆般的生命大摧折,但同时也在
本文以萧红留存的书稿为镜,透视她一生的命运脉络,并将她曲折人尘作为探寻其文学世界的尘发点,来探讨萧红内在的精神历程及她对这种历程的诗意表达。萧红始终忠实于自己的人尘体
凯尔泰斯·伊姆雷是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他的长篇小说《无命运的人生》、《惨败》和《给未出生的孩子做安息祷告》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被称为“无命运三部曲”。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