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灵武长枣是宁夏地方特色品质优良的鲜食枣品种,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近年来,随着灵武长枣产业的发展,对其栽培技术已有诸多报道,但有关其品质形成规律的研究较少。为全面了解灵武长枣果实发育与品质形成过程,本文以10年生大田及设施栽培灵武长枣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测定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灵武长枣果实品质形成过程以及昼夜温差、施氮与有机质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1、灵武长枣果实发育分为幼果期、果实膨大期、白熟期、转色期、成熟期五个时期。随着灵武长枣果实的生长,单果重、果实纵横经逐渐增加,到成熟期达最大值;果实硬度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白熟期硬度最大;果形指数逐渐下降,到成熟期时最小。单果重、果实纵横经的快速增大期为幼果期至白熟期。2、随着灵武长枣果实的生长,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增加,到成熟期达最大值;Vc含量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在果实膨大前期达到最大值;有机酸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出现两次高峰期,到成熟期时达最大值;果实可溶性总糖、蔗糖含量逐渐增加,到成熟期时最高;果糖、葡萄糖含量呈双峰型变化趋势,分别在膨大后期、转色期达到峰值。Vc、有机酸含量的快速增加时期为幼果期至膨大前期;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有机酸、蔗糖含量的快速增加时期为膨大后期至白熟期。糖代谢相关酶中,SS、SPS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到成熟期达最大值;NI先减小后增加,膨大后期时为最小值;AI则逐渐减少,到成熟期时降至最小值。SS、SPS的快速增加时期为幼果期至膨大后期和白熟期至成熟期。3、昼夜温差对灵武长枣果实品质有一定的影响,在本实验设施栽培条件下(昼夜温差分别为15.72℃和19.77℃两种处理),昼夜温差较小的处理20d完成果实着色,而昼夜温差较大的处理30 d才可完成果实着色。较大昼夜温差处理下的果实横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分别比小昼夜温差处理下的高8.15%、16.1%、18.2%、10.3%、5.6%,但果实纵径、果形指数、果实硬度、有机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较其分别低2.4%、10.6%、5.1%、11.1%、11.8%。4、设施栽培条件下,施氮肥及有机质对灵武长枣的果实品质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施用113g/株氮肥处理的果实单果重、果实横纵径、硬度分别比CK高41.97%、21.12%、26.76%,施用312g/株处理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Vc含量分别比CK高53.49%、21.60%、16.63%、26.38%。综上分析,灵武长枣果实成熟成过程中,果实形态形成主要在幼果期至白熟期,营养品质形成主要在膨大期至成熟期;昼夜温差较小有利于果实着色、主要营养成分的积累,但昼夜温差较大利于改善枣果外观形态和口感;增施氮肥可提高果实的外观品质,增施有机质肥可提高果实的外观及营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