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镇雄县某中学初高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目的是了解该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对量表中10个因子进行分析,并对他们的性别、年龄、年级、父母文化程度、父母月收入、是否独生子女等进行比较发现:1、12岁年龄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多维度方面与明显比其他年龄心理状况差。研究者认为,年龄偏小的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育还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初中的生活和学习。所以学校和老师应注重入学阶段对于低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学习方法辅导。2、17-19岁年龄的学生心理健康程度与其他年龄的学生在所有维度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17-19岁的学生面临多重复杂的压力,与已经考上大学或者早已外出打工谋生的同学相比,自己在学业和经济上都处于弱势,可能会产生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自卑、人际关系不良等心理问题。学校应适当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情况予以保密,鼓励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使学生有发泄负面情绪的渠道。3、高三学生心理状况最差,初三学生心理状况最好。在镇雄县中父(母)亲文化程度最多的就是小学和初中,受到环境的影响,学生会认为即使不上高中也会有出路,父母允许或默认孩子这样的想法是正确的,家庭给予的压力并不会很大,所以才会造成这种特有的初三学生心理状况最好现象。教师应对初三学生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4、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的心理状况好。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非独生子女获得父母关爱较少,家庭竞争较大,社会安全感小于独生子女。而且养育多个子女的家庭经济压力较大,非独生子女家庭支持其上学的欲望不强或负担不起多个孩子的经济支出,这些都会造成对非独生子女心理的负面影响。综上,学校应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打牢学生心理健康基础。应聘请有专业资质的心理咨询师,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室,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融入到整个校园宣传氛围中,唤起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了解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