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骅面花模子,系河北黄骅地区一种传统面食——面花的制作工具。面花模子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农村地区,因其独特的造型样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该地区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其他民间艺术一样伴随着当地的民俗风情兴起衰落。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新鲜事物层出叠现,人们的生活方式随之发生转变,面花模子这种传统手工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面花模子雕刻艺人们也面临着生存的困难。本文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对面花模子的制作材料、工艺流程、题材内容及审美价值等方面的问题加以论述,并在此基础上,从造型特点和艺术价值等问题入手,对黄骅地区面花模子这一民间传统造型手工技艺进行解析。黄骅面花模子于2009年被收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伴随着国家对非物质遗传、传统手工艺的重视,面花模子重回当地百姓的生活中。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绪论部分针对目前非遗“大热”的背景下选取面花模子雕刻这一传统民间手工艺作为研究对象的理由进行解释,作为一项民间艺术品,面花模子的产生和发展必然与其特定的地域环境、民俗风情相关联,因而对面花模子的研究不应该紧紧停留在造型艺术方面,它承载的吉祥寓意和民间文化也应受到更多的关注,这也是本论文的创新点所在。此外,笔者对现有研究基础之上,对文献进行分析归类,为正文的研究打下基础。第二部分是文章正文部分,正文分为四章展开论述。基于前期搜集的文献资料及田野调查所得一手资料,对黄骅地区民间传统面花模子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以挖掘其蕴含的审美特征及民俗文化内涵。第一章主要分析了黄骅面花模子所产生的特殊环境,并对其发展历程、传承人现状进行简单的论述。第二章根据黄骅面花模子的制作过程、雕刻工艺、构图技巧进行阐述,进而分析黄骅面花模子的艺术特色,然后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类,并概括出面花模子的不同用途及寓意。第三章是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总结黄骅面花模子的审美特征,将面花模子所折射出当地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底蕴进行分类,然后对面花模子的现存价值进行分析。第四章对面花模子的传承问题进行展望,以分析面花模子的现存问题为支撑点,结合非遗相关政策文件,对面花模子的保护性开发提出建议与对策,期望找到传统民间习俗和当下“机械化”时代的结合点,为传统民间手工艺找到适合现代生存和发展道路,除此之外也能从民间艺术中汲取经验,为现代产品设计注入民间血液,使其更具特色。最后一部分,是论文的结语部分,笔者认为:应探索面花模子蕴含的深层次民俗文化特征,特别是分析面花模子与当地文化习俗的内在关系,这对于更好地传承民间艺术,应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