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和必然选择。我国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处于较为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之中,面临着深层次的制度困境,分析并认清我国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制度困境的成因,对我国正确选择实现路径和化解制度困境有着较强现实意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起步于财政领域,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仅是单纯的财政问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共同统一体,涉及整个社会公平公正的价值理念的追求。总体而言,尽管目前仍然没有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系统化、共识化的理论界定和研究,但国内学者对有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内涵和本质属性大致形成了共同的观点,即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可以获得的、结果大致均等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的均化,即全体社会成员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全体社会成员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结果相对均等和基本公共服务提供过程中,全体成员享有自由选择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事关党和国家领导的大局,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困境的探讨应从制度结构设计、制度演进,静态与动态立体、全面考察,亦即本文重点探讨要素。本文目的在于发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文章的重点在于发现制度背后的困境及其形成、发展和得以固化的原因。近年来,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众说纷纭,一则对专门的领域如公共财政、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著述已经颇多,并各自发掘出一定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观点;二则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涉及领域宽泛,需要专门知识深入研究,这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将重点放在对制度的结构评价和演进动力方面,从而发现制度困境,解决制度困境。文章立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构建、完善的角度探讨目前制度存在的困境,并从经济层面、政治层面和文化层面三个层面提出一些政策设想,希望这些建议措施能够为有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进一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全面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