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耳石元素和形态差异分析的黄海南部和东海近岸小黄鱼群体连通性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ong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鱼类耳石上的元素会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记录了鱼类整个生活史的环境履历,耳石的形态结构也会受不同栖息地环境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群体差异性。目前这两种研究方法在鱼类的群体识别,洄游履历的重建、群体连通性的研究中多有体现。小黄鱼(Larimichthhys polyacti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但目前对于小黄鱼的群体划分存在较多分歧,因此确定小黄鱼不同地理群体之间的连通性对小黄鱼的渔业管理非常重要。本文首先利用了耳石微化学元素对黄海南部(江苏北部、吕四)和东海(舟山、大陈岛)近岸的小黄鱼幼鱼的空间连通性进行了研究。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测定了小黄鱼幼鱼耳石边缘和近核区的微量元素比值(Sr:Ca、Ba:Ca、Mn:Ca和Mg:Ca),应用非参数的单因素统计方法和PERMANOVA、随机森林分类和无监督的随机森林聚类方法。结果显示,采样点间小黄鱼幼鱼耳石边缘元素比值呈极显著的空间差异,随机森林分类的总分类准确度为63%,各采样点的分类准确度在50%~75%之间,小黄鱼幼鱼的空间差异主要由Mn、Ba等元素的差异引起的。基于耳石近核区元素比值的无监督随机森林聚类的结果显示小黄鱼幼鱼的出生源主要来自于黄海南部近海和东海近海的产卵场,主要由Ba驱动了小黄鱼幼鱼出身源的空间差异。随后本文通过LA-ICP-MS耳石元素指纹分析技术对黄海南部和东海小黄鱼产卵场亲鱼归源性(natal homing)进行了分析研究。采样点来自于在江苏北部、吕四、舟山、浙江南部近海产卵地,亲鱼的取样时间与幼鱼间隔一年。通过LA-ICPMS耳石元素指纹分析技术对小黄鱼幼鱼耳石核心区域微量元素分析,MANOV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采样点小黄鱼幼鱼耳石核区的元素比值呈极显著差异,Sr:Ca、Ba:Ca、Mg:Ca是有效区分各地理群体的元素指纹,基于三者的幼鱼群体判别成功率在64.7%-87.5%之间,总体判别成功率为77.4%,表现出较强的群体元素记录与识别能力。以小黄鱼幼鱼核心元素为基准建立判别函数集,对2020年所取的亲鱼耳石核心区域元素比值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小黄鱼各产卵地均有较强的归源性,归源率为41.38%-75%,平均为53.67%。最后,本研究基于耳石形态的差异性对黄海南部(江苏北部、吕四)和东海(舟山、东引岛)的小黄鱼繁殖群体进行研究,相似性分析(ANOSIM)结果显示,4个不同采样站位间的小黄鱼繁殖群体耳石形态存在显著性差异(R=0.163,P=0.001)。对不同采样站位小黄鱼繁殖群体两两比较后发现,两两之间耳石形态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由相似性百分比分析得出,环率、面密度、半径比、FERET比、幅形比这5种耳石形态指标是对各个繁殖群体组内相似性贡献度较高的耳石形态典型指标,不同繁殖群体之间的相异性主要由面密度、圆度、椭圆率和形态因子驱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黄鱼不同繁殖群体耳石形态的特异性。通过逐步判别分析建立了4个小黄鱼繁殖群体的判别公式,判别准确率在36.8%~74.3%,综合判别正确率为57.9%。其中,东引岛与舟山群体的判别效果较好;而江苏北部和吕四群体与临近采样点繁殖群体存在较大程度的误判。
其他文献
台风引起的风暴潮灾害每年在世界沿海地区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获取精准且实时的台风预测信息,为防灾部门的预警预测提供决策支持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对台风的预测研究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数值预报模拟和基于统计学等传统方法进行台风预测[1][2]。此方法需要大量的台风观测资料,并需要对台风的内部结构变化、关键物理过程及突变机制有足够的了解[3]。此外,台风过程的预测结果受到台风模型结构、地形、
碳化硅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在现代电子信息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碳化硅硬度大、脆性高、具有化学惰性等特点,导致碳化硅加工难度大、加工成本高,阻碍了碳化硅更广泛的应用。化学机械抛光是目前唯一能够实现碳化硅表面全局化抛光的方法,目前对于碳化硅化学机械抛光技术的研究仅存在于实验阶段,缺少对其摩擦去除过程中去除机理和化学反应过程的深层次的研究,本文使用Reax FF反应力场分子动力学模拟
台风(Tropical Cyclone)是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每年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台风领域的大数据挖掘技术在学者们不断的研究中逐渐兴起。以聚类为代表的机器学习方法因其简单易用、计算便捷的优势,有效推动了台风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在台风领域的研究中,台风路径是分析台风特征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判断台风影响区域和范围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台风路径聚类在海洋防灾减灾等涉海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由
目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GLP-1R)在糖稳态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最近研究发现GLP-1R基因多态性与胰岛素分泌及糖尿病易感性相关,目前我国人群GLP-1R基因多态性分布的研究数据十分有限,本文将通过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分型及数据分析探讨上海汉族GLP
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一种严重呼吸道疾病,目前正在全球快速传播并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SARS-CoV-2是一种具有正向单链RNA的包膜病毒,在结构上它具有一个包含S蛋白、E蛋白、M蛋白和N蛋白的双层脂质包膜,其中S蛋白以三聚体的形式形成病毒表面的刺突糖蛋白。SARS-CoV-2主要是通过上呼吸道或面部粘膜表面进入细胞,其表面的S蛋白上S1亚基的受体结合结构域
活鱼分级是在鱼类捕捞、养殖、加工过程中都不可缺少的重要过程。传统人工分级的方式需要消耗很多的人力成本,并且分级精度较低;目前我国使用最多的辊式活鱼分级机在分级过程中容易产生鱼体阻塞分级通道的问题,从而让活鱼分级过程变得漫长乃至完全停止,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麻烦和不便;重量分级技术和图像采集技术因活鱼的个体重叠、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和处理技术复杂、投产成本昂贵等局限性,很难在活鱼分级的领域使用。本文就养殖
背景:关节软骨缺损所致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促进软骨修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既往研究表明,软骨修复是多信号通路网络协同作用的结果,Notch与p38MAPK作为重要的信号通路参与其中。研究发现,单纯抑制Notch信号通路或p38MAPK信号通路可促进软骨细胞分化,但未见两条通路联合调控的报道。目的:探索Notch和p38MAPK信号通路联合调控在关节软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
近三十年中国远洋渔业产业发展迅速,鱿钓渔船规模越来越大,然而随着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柔鱼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生产成本也不断升高,寻找可靠稳定渔场的难度越来越高,同时远洋渔业企业对柔鱼渔场的预报服务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打破传统的渔情预报方式存在的局限,充分利用当前计算机先进软件算法和条件,准确而快速地进行渔情预报,可以为远洋渔业企业的出海作业生产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意见,降低人力、物力
性别决定和分化是性腺发育的基本前提,是物种世代繁衍的基础。在脊椎动物中,鱼类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性别决定方式多样,主要包括遗传或环境因素决定,前者由性别决定基因占主导地位。目前,主要的性别决定基因大多在雄性异配型(XX/XY型)遗传系统的鱼类中被发现。除此之外,在鱼类的性腺发育过程中,性激素也充当着重要的角色。鲟形目是一类古老的软骨硬鳞鱼,研究显示鲟鱼可能采取雌性异配型(ZZ/ZW型)遗传机制,但目
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是大西洋热带海域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之一,探索不同渔情预报模型在大西洋大眼金枪鱼渔情预报中应用的效果,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基于2016~2019年中国渔业企业在大西洋(14°20′S~15°20′N;47°38′W~2°30′E)作业的13艘延绳钓渔船渔捞日志数据,分析了大眼金枪鱼渔场的月间分布变化,结合海表面风速、叶绿素a浓度、涡动能、温跃层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