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西湖水环境及其养殖容量的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ewday4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澄西湖作为阳澄湖重要组成部分,是苏州市重要备用水源地,多年围网养殖导致该水域富营养化程度有逐年递增的趋势。为治理阳澄西湖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苏州市政府于2008年将该湖区围网全部拆除,并于2009年开始实行增殖放流。本文于2014年3-11月对阳澄西湖进行调查,调查项目包括水体理化指标、底泥氮磷含量、浮游动、植物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该水域水生态环境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从自然容纳量、氮磷污染负荷和水环境容量等层次对阳澄西湖养殖容量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1、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68属142种,其中绿藻门63种,占44.37%,硅藻门27种,蓝藻门22种。主要优势种为颗粒直链藻、卵形隐藻和微小平裂藻,季节变化明显。细胞密度年均(3.99±4.00)×106cell/L,生物量年均(1.41±1.05)mg/L。阳澄西湖浮游植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Pielous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年均值分别为2.97、0.66、1.11。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阳澄西湖浮游植物现存量主要与pH、水温、氮磷含量有关。RDA分析显示,浮游植物水平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水温、pH、DO和氮磷含量。2、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动物4门49属92种,其中原生动物36种,占40.00%,轮虫34种,枝角类13种,桡足类7种。浮游动物现存量以小型浮游动物占优势,其中密度变化在342.15-97597.16ind./L,生物量变化在0.08-198.72 mg/L。调查结果发现阳澄西湖浮游动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D)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52-3.53、0.16-0.91、0.61-2.52。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RDA分析结果一致,均显示水温、SD和营养盐是阳澄西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3、调查期间共发现底栖动物3门35种,其中环节动物16种,占底栖动物总种类的45.71%;节肢动物6种,软体动物为13种。主要优势种为河蚬、霍甫水丝蚓、夹杂带丝蚓、巨毛水丝蚓和铜锈环棱螺。底栖动物密度周年变化范围为117.46-770.67 ind/m2,生物量变化范围为79.28-373.03 g/m2。底栖动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Goodnight-Whitley生物指数(IGW)的年均值分别为1.66、0.43和0.50。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H、水温、DO和营养盐是阳澄西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RDA分析结果表明,节肢动物比较适应高氮磷、高溶氧、偏碱性的栖息环境,而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更倾向于低氮磷.、低透明度、低CODMn的栖息环境。4、调查期间阳澄西湖在天然放养条件下自然容纳量达4336t,合理放养量的计算结果均高于增殖放流主要鱼种实际放流量。根据氮磷污染负荷模型的结果,发现阳澄西湖氮负荷-2×107kg,磷负荷-5×106kg,均为负值,表明天然放养的养殖模式对阳澄西湖的生态环境没有造成营养负担。根据Dillion修正模型,筛选磷元素为阳澄西湖水体富营养化限制因子,水环境容量为137 t/a。综合分析可推断阳澄西湖生态养殖模式下养殖容量为137t。
其他文献
罗非鱼是我国养殖规模最大的出口型鱼类,在高密度精养过程中常常会面对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胁迫而产生应激反应。本研究通过氨氮和亚硝酸盐氮胁迫下尼罗罗非鱼相关
长江自西向东流经青海、云南、湖北、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横跨西南、华中、华东三大经济区,是中国流域范围最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历史上长江流域河网密布,形成了复
小文以尼罗罗非鱼与萨尼罗非鱼的两个杂交F2以及四个回交子一代为主要材料,从耐盐性能、不同盐度下的生长速度等养殖性能、以及分子遗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以期为耐盐
本文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Microsatellite marker,也叫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对栉孔扇贝(♀)×虾夷扇贝(♂)的杂交F1及选育后的F2、F3代进行遗传分析。从60对栉孔扇贝和虾
本研究利用形态标记、同工酶电泳技术和微卫星标记技术对3个多鳞鳝群体(湛江,ZJ;阳江,YJ;北部湾,BBW)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1.形态标记用聚类分析
海洋贝类的繁殖周期与营养物质储存、利用和环境因子(如海水温度、食物可得性、盐度等)密切相关。配子发生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生物要从刚刚摄取的食物或体内组织贮存的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