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少数民族声乐人才培养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tp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数民族声乐艺术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少数民族声乐人才,是繁荣和发展少数民族声乐艺术的关键所在,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在借鉴西洋美声训练方法上,没有较好的把握“以我为主,为我服务”的方针。由于审美价值以及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缺乏了解等方面的因素,不少少数民族声乐教学者在教学中基本采用美声的训练方法或汉民族声乐训练方法来训练少数民族地区的声乐学生,使这些学生在演唱中逐渐失去了自己本民族的特色和风格,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如何在扩展音域,提高演唱技能的同时把握好不同民族风格的作品,使其保持浓郁的民族特色?如何进行教学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少数民族声乐歌唱者真正做到“继承而不土、借鉴而不洋”?这是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课题。糜若如教授曾在西藏工作和生活了23年,1981年调入中央民族大学音乐系任教至今。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为祖国培养了大量少数民族声乐人才。他以毕生的经历致力于少数民族声乐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走出了一条培养少数民族声乐艺术人才的成功之路。他的教学很好地处理了科学发声训练和浓郁民族风格之间的矛盾,深得声乐界的认可。他所教的学生音域宽广、风格浓郁,深受大众的欢迎。作为糜若如教授的一名研究生,三年的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他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的独到之处。面对当前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理论研究匮乏的现实,笔者认为,研究和总结糜若如教授的教学特点、理念和方法,不仅具有丰富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理论的学术意义,同时对于年轻教师、声乐工作者的声乐教学和少数民族声乐学习者的演唱也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笔者通过课堂教学观察与体验、口述史、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获得了大量关于糜若如教授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的第一手资料。本研究力图通过对糜若如教授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特点、理念和方法的剖析,来探索少数民族声乐人才培养的正确途径及方案。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的概述,从宏观上介绍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的概念、定位、特性、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它在少数民族声乐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从历史的角度对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历程进行简单梳理;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从微观上具体分析糜若如教授的教学背景、教学特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及一些实证案例和自身学习感受。第四部分由糜若如教授的少数民族声乐教学引出对少数民族声乐人才培养的思考,结合当前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的现状和趋势,从招生、价值观的培养、教师队伍的建设、教材建设、教学交流和艺术实践六个方面来谈对少数民族声乐人才培养的若干建议。
其他文献
境外基金会在中国开展活动历史,可以追溯到1913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派出医疗小组来华考察。它建立的协和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到现在还在发挥着它的作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
要改变过去"一声春雷,一阵春风;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的社会现象,就要从"雷锋精神"中寻找一种内在的价值,找到其根源性、母体性和民族性的文化内蕴和根性。雷锋精
<正>1引言 软件开发过程实质上就是从问题域到解空间的求解过程,与一般的问题求解不同软件开发的问题域是由自然语言描述的现实世界的一部分,而解空间则对应着由程序代码
以安徽省S医院为例,将医院管理实际情况与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相结合,运用SWOT分析法对该院的内外部环境、优势、劣势以及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策略管理
<正> 1.引言现代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发展趋势是Transparency、Scalability、Unix Semantics、Reliability、Adaptation和Securi-ty。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希望建立一种分布式文
公共利益是权力正当性的源泉,亦是行为价值判断之基础。公共利益的界定问题是法学研究中的永恒难题,也是所有涉及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平衡之问题的核心。在笔者看来,对公共利
中国进入了以协调发展为目标的重要阶段。区域系统协调发展,既要重视区域内的协调,也要重视区域间的协调。以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
作为整个行政管理体制中的最底层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对于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效能的好坏起着奠基性作用,应当特加关注,首先保证其正常运行和职能的充分发挥。当前,随着网络向农
本文试图从长波理论中解释城市发展周期的一些问题,目的是为开拓规划工作的视野,加城市规划的研究做一些探索性的尝试。
法律是文学众多主题中的一个永恒主题,"惩恶扬善"与"追求公正与平等"是东西方文学共同的法律主题。但由于文化观念的差异,东西方文学在表现法律主题时在表现形态和价值取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