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公路悬索桥隧道锚碇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ls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民经济和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山区公路桥梁建设采用大跨径悬索桥方案已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结构形式。而其中的锚碇采用隧道锚能够较好的利用锚址区的地质条件,工程量相对重力式锚小、性价比高、对周边环境扰动小。但由于隧道锚设计规范、准则未成体系,设计参数不确定及山区隧道锚设计的特殊性,对于锚体周围的岩体位移、应力,岩体塑性变形范围,以及隧道锚稳定、安全受力状态的计算及评估显得至关重要。本论文通过文献综述和科技查新,介绍了隧道锚的主要构造形式、国内外隧道锚应用的历史和现状、作用机理及稳定性的相关理论以及ABAQUS基本功能和特点、本构关系及求解过程,主要研究了锚碇区围岩破坏模式,建立初始地应力场应力函数法。最后,依托云南普宣高速路普立悬索桥项目,对其中的隧道锚碇通过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对隧道锚洞开挖支护、锚塞体回填等工序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在设计荷载作用下锚碇结构体系及围岩的变形和应力数据,在此基础上,对围岩稳定性得出一下结论:(1)岩体主应力:岩体最大拉应力出现在后锚室岩体与锚体结合部周围,最小压应力出现在后锚室后端面顶部。从1.0倍主缆力到7.5倍主缆力加载过程中,拉应力变化明显,压应力变化较小。锚体周围岩体剪应力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后锚面附近最大,向前侧逐渐减小,(2)岩体塑性区分布:在5.0倍设计缆力作用下,岩体后锚室左右两侧和底面出现局部塑性区域;在7.5倍设计缆力作用下,岩体后锚室塑性区域沿隧洞西周贯通,锚体周围岩体未发生塑性变形。根据以上分析可得出一下结论:在7.5倍设计缆力作用下,岩体位移、应力均在可控范围内,岩体塑性变形范围有限,隧道锚处于稳定、安全受力状态;隧道锚设计方案安全系数>6,满足设计要求。通过以上分析,对普立岸隧道锚碇及山体稳定性作出评价,以期给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其他文献
旅游研究究竟有什么作用?怎样的规则才能有利于学术的发展?语言游戏理论开启了一个很好的思考视角.试图通过语言游戏理论来探讨当前旅游研究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在介绍语言游戏理论
本文将阐述新形势下财政非税收入征管审计的问题,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财政非税收入征管审计问题的措施。希望通过笔者对财政非税收入征管审计的阐述,能够理清财
目的:本研究通过CTPA下对APTE患者计算栓塞面积、测量肺血管径线大小,探讨其与肺动脉压力的关系。方法:1研究对象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经CTPA确
<正>近些年来,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出现了下滑,高校教师和学生关于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呼声很高,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因为大量的掺假、造假已经使得本科毕业论文流于形式。
综观桥梁发展史,大兴土木的时期已经过去,大部分桥梁工程师也由设计师转变成为桥梁维修工程师。为了保证现役桥梁能够安全、经济、可靠地使用,桥梁的维修、加固和改造已经成
近年来,我国重大自然灾害频发,汶川地震、南方雪灾、玉树地震等重大自然灾难,不仅考验着我国政府的承载能力,更是对政府的重大自然灾害应急信息共享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现代
雷达在国防及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对于雷达系统的测试亦贯穿于雷达系统开发的整个周期,从最初方案设计到实际研制,再到成品交付使用各个阶段。但因雷达系统非常
为降低碳纳米管的表面活化能,改善碳纳米管与金属基体的相容性,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碳纳米管表面镀覆一层金属Ni。研究了施镀时间和镀液浓度对碳纳米管表面镀Ni层厚度的影响
目的了解效率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不同效率测量方法,特别是随机前沿函数方法的适用性,为卫生服务效率研究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结果卫生服务效率测量方法各有
货运配载是在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特定历史环境下产生的一种运输模式,它为提高我国公路运输效率做出了巨大贡献。这种运输模式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是配货信息的交流。传统配货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