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俗艺术学术史研究(1927-1952)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guo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7年“民俗艺术”作为学术概念正式登上日本近现代的学术舞台,1952年其为“民俗艺能”所取代,在新的学术外衣之下,延续于日本现当代学术谱系之中。作为语词,虽然民俗艺术这一概念在日本近现代学术史上仅存续了 25年,但民俗学、戏剧学等领域的学者对民俗与艺术的交叉领域进行了诸多探索,这为后世的民俗艺能研究、民艺研究、民具学等领域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对比视角。日本民俗艺术研究的学术史与明治维新以降近现代日本社会的变迁密不可分。明治维新之后,近代日本先后涌先出了欧化主义、国粹主义、大正民主主义、军国主义等社会思潮。在这一系列的思想变迁之下,学者与国家、社会之间形成了复杂的互动态势,这使得民俗艺术被从民间发掘而出,逐渐成为近代学术的研究对象。总体而言,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走向了追随西方的道路。明治初期在欧化主义思潮的影响之下,国家权力介入民间社会,将民俗艺术视为落后的、需要改造的对象。然而,到了明治中期,整个社会意识到欧化主义带来的现代性弊病之后,国粹主义开始兴起,此时国家转而将民俗艺术作为近代民族国家建构的重要精神资源加以利用。到了大正时代,出现了大正民主主义与“民间学”的热潮,在野学者为了对抗以西学为范式的官学,积极从民间发掘传统文化,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并尝试收集隐没于民间的艺术。时至昭和初期,法西斯军国主义肆虐,军部利用民俗艺术的教化功能来塑造理想的皇国国民,以此统合国民,让他们随时听从军国主义国家的支配并为其效忠。在各种社会思潮的交织、纠葛之下,以柳田国男等民俗学者与小寺融吉等戏剧学家为中心的学术群体眼光向下,发现了此前一直存在却习焉不察的民俗艺术,并将其纳入近代学术研究体系之中。他们肯定普通人创造的民俗艺术之价值,注重收集、记录、阐释普通人的民俗艺术创造,并相应地进行价值建构。然而这两个领域的学者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也呈现出不同之处。一方面,民俗学者们冀望通过挖掘传承于民间的艺术事象来追溯日本人的民族性,重构日本文化的变迁史与民族认同。整体而言,民俗学者善于结合各种艺术事象的宗教信仰背景,对各种民俗艺术事象进行起源论解释,以此探求日本的民族心性。另一方面,与民俗学者的关注点不同,戏剧学家更注意从美学的角度去阐释民俗艺术,且注重将具有审美价值的动作与表演“类型化”并将其记录下来,即对民俗艺术的本体之美进行细致探析。戏剧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小寺融吉发现了民俗艺术的审美功能在国民的美育、身心娱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以中央的立场来遴选地方的民俗艺术,使其在东京表演。于是,民俗艺术与政治借由“舞台”这一具体的场域发生了耦合,开始为上所用。在日本的侵略战争期间,其功用被进一步扩大,成为当局宣传战争、慰安士兵、对殖民地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工具。不过,无论是民俗学还是戏剧学,两者都以详细的细节观察与资料收集为中心,不约而同地忽视了区域社会语境中的民俗艺术研究,且向后看的视角使得学者对当下现实生活的观照不多。另外,民俗艺术研究渐渐转向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的无形艺术研究,对物质文化的研究却愈加匮乏。在柳田民俗学尚未完全确立之时,一些学者敏锐地发现了这一弊端,并尝试通过其他的研究方法加以弥补,呈现出多维的研究视角。如早川孝太郎在区域社会语境中对花祭进行个案深描,今和次郎基于考现学的立场考察物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等等。这些不同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虽然渐渐被走向强大的柳田民俗学的“权威”遮蔽了,但是对后世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柳田民俗学之后,日本第二代民俗学者福田亚细男对此前的重出立证法进行了批判,强调在与区域社会语境中其他民俗事象的相互关联中,整体把握该区域的个别民俗事象,提出传承母体论与个别分析法。近年来,日本当代民俗学家菅丰等人在探讨民俗学的艺术论之时,重新审视被忽视的物质文化视角。此时,今和次郎大约在100年前有关考现学的研究成为其重要的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尽管语词方面“民俗艺能”取代了“民俗艺术”,但身披崭新学术外衣的民俗艺术,继续活跃在现当代学术舞台之上。随着日本无形文化财制度的实施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各地的艺能脱离原本的社会语境,被艺术化、作品化与舞台化。在国家大力推进无形文化财保护的东风之下,部分学者重视文化的共通性,强调在拥有共同语言的同一民族内来看艺能,即上升至民族国家的层面来研究艺能。这一点与战前的民族主义遥相呼应,因此可以说民俗艺能延续了战前民俗艺术的国民统合功能。不论战时被战争征用,还是战后被纳入无形文化财的保护体系之中,民俗艺术的传承并没有完全受制于日本近现代的社会结构,而是不断地进行调整与重塑自身,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发挥着文化调适的重要作用。在无形文化财制度的影响之下,民俗艺能的资源化现象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地方之间以及地方内部围绕文化主导权的博弈现象愈演愈烈。这是民俗艺术进行自我调适的一个崭新契机,其在继续充当国家政治与地方社会发展之间的文化纽带的基础上,需要提高对新时代社会语境的适应性。与之相适应,学界应该将朝向过去的眼光转向当下并连接未来,将历史与现代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同时作为学者,我们更应该关注民俗艺术是如何与各区域普通人的当代生活关联在一起并为他们带来幸福的这一问题。
其他文献
陶瓷型芯在航空发动机空心涡轮叶片的熔模铸造中起到关键作用。3D打印技术作为新一代的成型技术,具有无需模具、制造周期短、精度高等优点,正在逐渐替代传统的陶瓷型芯制备工艺。本文总结了光固化技术、选择性激光烧结、直写成型技术和分层挤出成型等目前在陶瓷型芯领域使用较多的3D打印技术,针对3D打印陶瓷型芯打印精度低、力学性能与气孔率适配性差、结构性能各向异性等局限性探讨了性能优化研究现状,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进
期刊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进行解析。以健康中国探索视角,从国家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基本保证,小学阶段“健康教育”关注力度不足3个方面阐述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背景,以学科、社会、学生的维度分析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为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和实施提供借鉴。
期刊
在国家不断强调“创新发展”与“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正确处理高校与城市的关系至关重要。高校与城市处于何种状态、保持何种关系时可以更好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成为管理部门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共轭”是按照一定规律联系着的一对事物,这对事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具有协同性与发展性的实践基础。当系统处于共轭状态时,内耗减少,系统更趋稳定,发展更加顺畅。运用共轭理论来阐释高校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探究高校
学位
分布式存储技术利用冗余数据维护技术,通过分散在网络上的大量存储节点之间的协作,实现长久可靠的数据存储服务,因而在大规模数据中心、无线网络存储技术和P2P存储系统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局部可修复码作为冗余数据维护技术中重要的新型编码技术之一,通过降低数据修复过程中连接的节点个数来降低消耗的带宽,近年来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论文针对局部可修复码的理论设计问题,基于有限域、线性代数、组合设计等工具研
学位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全球人口结构转变趋势。2000年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且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严峻挑战。医疗卫生政策和体系是我国重要的民生事业,也是重要的社会制度安排。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调整和优化医疗卫生政策,使之与人口结构变化相适应,是我国政府正在实施的重要战略举措。近年来,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了健康老龄化行动,同时,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学位
报纸
历史报纸资源是“补史料之阙,正史书之误”的最佳底本,是世界文明的知识宝库,也是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全方位记载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承载着时代印记,是研究社会史、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和新闻史的重要信息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是学术工作者应当肩负的文化使命”。历史报纸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
学位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了提高小麦质量,增加小麦产量,各地区要结合土壤、环境、种植等因素,制订施肥措施,提高施肥技术水平。文章分析了小麦种植过程中施肥的意义,阐述了应用的施肥技术要点,提出了优化策略,以促进农业发展。
期刊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逻辑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江海区现阶段中小学体育教师和学生对健康的认识和健康状况、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较为全面分析了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组建团队,构建课程,打造云课堂的三大对策,促进健康教育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期刊
自上个世纪初诞生以来,美国智库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演化,在包括气候政策在内的政府决策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作用。美国的气候政策兼具国内和国际属性,既关系美国自身的发展利益,也对国际气候合作具有重要作用。美国气候政策演变发生曲折变化,其中智库一直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国内外学术界在智库研究方面,虽然针对智库对政策的影响作用建立了不同理论范式,但关于美国智库对气候政策的影响研究还较为零星,没有特别关注智库在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