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中的重要人物,爱德加·劳伦斯·多克托罗以其独特的风格独树一帜,成为众多研究者所关注的对象。近年来,爱德加·劳伦斯·多克托罗的作品的汉译版也逐渐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越来越为大家所熟悉。多克托罗以一种创新的叙事方式创作了《上帝之城》。它体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年轻作家们的思想生活,以及他们寻求在新的写作方式上的成功。故事开始于佩姆教堂的十字架被盗,不久十字架出现在上西区一个小犹太教堂的屋顶上。同是拉比的莎拉和她的丈夫约书亚·格鲁恩,开了这家进化派犹太教堂。后来约书亚死去,佩姆与莎拉相恋,而莎拉的神父是一位大屠杀的幸存者。小说的叙述者是艾弗瑞特,他想写一本关于佩姆的传记。最后佩姆决定退出基督教转信犹太教。多克托罗的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他自己对历史的观点:历史是一代代人重写的结果,一切所谓的历史都是文本的记录。历史与虚构没有泾渭分明。本文第一章讨论的是多克托罗作品中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历史与虚构相结合是后现代小说的一大特色。小说的虚构与历史的真实,更好的解释了佩姆改宗的原因。故事是虚构的,佩姆也是虚构的,说明改宗不是特定的人的想法,也不是一时兴起的想法,改宗的原因是因为对上帝是否真实存在的怀疑由来已久,二战大屠杀的历史事实印证了上帝确实不存在,上帝不能救赎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芸芸众生。第二章探讨的是叙事闭合及其效果。《上帝之城》中一个显著的叙事特点就是叙事闭合。在秘密的故事情节中,封闭的线性叙事形式是适合庸俗题材的好莱坞电影剧本。这种实用目的的性质决定了叙事闭合是一种必然选择。叙事闭合避免了现代与后现代小说的复杂性与模糊性,也避免了无意义与无形式。《上帝之城》是一种小说过程而非一个实体,它把主体置于意识形态之内,保持了主体的一致连贯性,是建构性的。第三章研究的是多元叙事与碎片化,其美学意义与哲学延伸。它重新审视了作者如何以高超的技艺有意识的将叙事作为现实世界里伦理生活的模板来使用。《上帝之城》的主要冲突是主体这一伦理问题,而小说又将其明确地将其作为一语言问题进行探究。《上帝之城》独特的处理人物发展的视角所追求的是在保持个体特殊性的同时涵括人类现实经历的无限性。小说是根据真实事件创作而成,它将几组第一人称叙事组合在一起。这意味着小说的写作瞬间文本与外部世界更为直接的联系。真实历史人物的片段使得这些人物所构建与推崇的那些抽象的原则更具有人性化。世间真实的人真实的事成为文本,变成了按照常规既可以忠实于现实又可以对现实自由更变的虚构人物。多克托罗的小说告诉我们后现代派小说的试验可以帮助人们了解20世纪末现实主义的新变化。在新世纪里,实用的观念正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通俗文化与严肃文化的界限逐渐消失。多克托罗的写作创新,使他当之无愧的被认为是后现代作家中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