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呈侵袭性生长,在肿瘤和正常脑组织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手术不能彻底根除,放、化疗效果差,残存的肿瘤细胞往往是复发的根源,导致病死率居高不下。目前关于胶质瘤发病机制的研究已经达到分子水平,靶向基因治疗成为研究热点,而寻找靶向性基因治疗所需要的能定向迁移、直达肿瘤局部释放活性因子的运送载体具有重要的意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指一群来源于骨髓的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其取材方法简单,外源基因表达稳定,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自体移植避免了免疫排斥和伦理争议。研究表明BMSCs可以在多种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的作用下对颅内缺血、炎症和肿瘤病灶做定向迁移。因此BMSCs可作为基因治疗较为理想的靶细胞。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能够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各种恶性程度的胶质瘤均可发现PDGF家族因子的过度表达。其作用通过PDGF与PDGF受体(PDGF receptor,PDGFR)结合进而激活一系列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来发挥多种的细胞效应。PDGF的纯合二聚体PDGFBB是强有丝分裂原,已知多种颅外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肿瘤细胞复合表达PDGFBB及其受体密切相关。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是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粘附的重要生物分子。ICAM-1作为BMSCs鉴定时使用的重要表面标志之一,在BMSCs表面表达。p38MAPK是一条重要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研究p38MAPK与PDGFBB诱导的BMSCs迁移以及BMSCs表达粘附因子ICAM-1之间的关系可为研究BMSCs向胶质瘤趋化迁移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本实验首先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利用Transwell体外趋化迁移模型证实大鼠BMSCs具有向C6胶质瘤细胞趋化迁移的能力。然后利用大鼠C6胶质瘤模型观察经颈内动脉移植大鼠BMSCs后其向C6胶质瘤趋化迁移的能力,设立对照分析小剂量缓激肽选择性开放血脑肿瘤屏障是否增加BMSCs的趋化迁移效率。分析PDGFBB在BMSCs向C6胶质瘤定向迁移过程中的作用,研究PDGFBB对BMSCs表达ICAM-1的影响,研究p38MAPK信号通路与PDGFBB诱导的BMSCs迁移和粘附分子ICAM-1表达之间的关系,初步阐明PDGFBB在BMSCs向胶质瘤定向迁移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所取得的结果将进一步为以BMSCs作为运送载体的胶质瘤靶向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及理论依据,并为探索更适于临床应用的移植方法提供新思路。
材料和方法:
一、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向C6胶质瘤的体外趋化迁移
1、实验材料
(1)动物:4-6周龄健康雌性Wistar大鼠,体重60-80g。
(2)主要试剂:Ficoll-paque离心液;L-DMDM培养基,胎牛血清;小鼠抗大鼠CD45多克隆抗体,兔抗大鼠CD34,CD44,CD54,CD105,GFAP,NSE多克隆抗体;SABC免疫组化试剂盒,DAB底物显色试剂盒;β-巯基乙醇,碘化丙啶。
(3)主要仪器:超净工作台;二氧化碳培养箱;倒置显微镜;离心机;流式细胞仪;Transwell小室。
2、实验方法
(1)大鼠BMSCs的分离培养: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
(2)免疫组化方法鉴定BMSCs表面标志。
(3)测定BMSCs的细胞周期,评估其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能力。
(4)利用Transwell评估BMSCs向C6胶质瘤细胞体外趋化迁移的能力。
二、经颈内动脉移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C6胶质瘤趋化迁移
1、实验材料
(1)动物:健康雌性Wistar大鼠,体重60-80g,用于BMSCs的分离培养;健康雌性Wistar大鼠,体重200-250g,用于建立大鼠颅内C6胶质瘤模型。
(2)主要试剂:BrdU,小鼠抗大鼠BrdU单克隆抗体;SABC试剂盒,DAB酶底物显色试剂盒;缓激肽。
(3)主要仪器:超净工作台;二氧化碳培养箱;离心机;立体定向头架;微量注射泵;切片机;倒置显微镜。
2、实验方法
(1)分离培养大鼠BMSCs。
(2)立体定向技术建立大鼠颅内C6胶质瘤模型。
(3)BrdU体外标记BMSCs。
(4)经肿瘤同侧颈内动脉植入BMSCs,免疫组化方法观察BMSCs颅内的分布。小剂量缓激肽选择性开放血脑肿瘤屏障后经肿瘤同侧颈内动脉植入BMSCs并设置对照,检测两组差别。
三、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C6胶质瘤的趋化作用及机制
1、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健康雌性Wistar大鼠,体重60-80g。
(2)主要试剂:兔抗大鼠PDGFBB、PDGFR多克隆抗体;小鼠抗大鼠ICAM-1单克隆抗体;重组大鼠PDGFBB,大鼠PDGFBB中和型抗体;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SB203580,二甲基亚砜;Trizol;RNA PCR kit。
(3)主要仪器:超净工作台;二氧化碳培养箱;倒置显微镜;离心机;Transwell;紫外线可见光分光光度计;PCR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荧光显微镜。
2、实验方法
(1)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C6胶质瘤细胞对PDGFBB的表达以及BMSCs对PDGFBB受体PDGFR的表达。
(2)利用Transwell体外模型评价PDGFBB对BMSCs向C6胶质瘤细胞趋化迁移的影响以及对BMSCs粘附能力的影响。
(3)应用RT-PCR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PDGFBB对BMSCs表达ICAM-1的影响。
(4)应用RT-PCR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p38MAPK的抑制剂SB203580对PDGFBB诱导BMSCs发生定向迁移的影响以及对BMSCs表达ICAM-1的影响。
实验结果:
一、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向C6胶质瘤的体外趋化迁移
1、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均可培养BMSCs;免疫组化染色表明培养的BMSCs阳性表达CD44、CD54、CD105,而对CD34、CD45呈阴性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显示70%以上的细胞处于G0/G1期,仅有少数细胞处于S和G2/M期,此符合干细胞的特点;体外培养所获得的BMSCs经β-巯基乙醇诱导后能够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2、Transwell趋化迁移实验证实在体外C6细胞培养上清液可诱导BMSCs向其定向迁移。
二、经颈内动脉移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C6胶质瘤趋化迁移
1、BrdU标记的BMSCs经肿瘤同侧颈内动脉灌注,可通过血脑肿瘤屏障向C6胶质瘤组织趋化迁移,并在荷瘤鼠脑内存活。
2、BMSCs移植后的脑内分布:C6胶质瘤组织内、肿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交界均可见BMSCs分布,正常脑组织区域未见BMSCs分布。
3、小剂量缓激肽选择性开放血脑肿瘤屏障能够增加移植BMSCs向C6胶质瘤组织的迁移数量。
三、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C6胶质瘤的趋化作用及机制
1、RT-PCR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6胶质瘤细胞表达PDGFBB,大鼠BMSCs表达PDGFR。
2、Transwell体外趋化迁移实验结果显示:PDGFBB可以诱导BMSCs向C6胶质瘤组织定向迁移。应用PDGFBB的中和型抗体可使通过聚碳酸酯膜迁移的BMSCs数量减少。PDGFBB是诱导BMSCs迁移的细胞因子之一。
3、PDGFBB可以上调BMSCs对ICAM-1的表达,增强BMSCs的迁移和粘附能力。
4、应用SB203580阻断p38MAPK后,PDGFBB诱导的BMSCs迁移数量减少,PDGFBB上调BMSCs对ICAM-1表达的能力受到抑制。
结论:
1、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所分离、培养的骨髓细胞,CD44、CD54、CD105呈阳性表达,可以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证实具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和功能特点。在体外C6细胞培养上清液具有诱导BMSCs向C6胶质瘤组织趋化迁移的作用。
2、经颈内动脉移植的BMSCs具有通过血脑肿瘤屏障向C6胶质瘤组织趋化迁移的能力,小剂量缓激肽选择性开放血脑肿瘤屏障能够提高BMSCs的移植效率。
3、PDGFBB是诱导BMSCs向C6胶质瘤趋化迁移的细胞因子之一,在一定范围内,其趋化能力与浓度成正比。PDGFBB可以上调BMSCs对ICAM-1的表达,增强BMSCs向C6细胞的迁移能力;p38MAPK是PDGFBB诱导BMSCs趋化迁移过程中重要的信号分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