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发展迅猛,其建设过程也是处理各种风险的过程。对工程实行风险管理的手段很多,工程保险作为风险转移的一种有效手段,在中国工程界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意义不仅在于通过较小的保费使得项目在遭受约定损失后可以获得补偿,同时,也可以通过保险公司参与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提高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工程保险应对的主要是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各种损失。作为投保方,购买工程保险的目的之一,就是使预先设局的保险合同,万一出现事故时,能够有效获得理赔。问题在于:在保险合同签订后,由于投保方的专业所限,对已签订的格式合同文本应用能力较弱,一旦发生事故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保险公司则利用格式合同内容作出不予理赔、少赔或有利于自己的解释。作为保险公司及保险中介,工程保险服务应贯穿于工程保险的始终,从而赢得客户对保险公司的认同。问题在于:保险公司在具体经营中,缺少将这种理念推向现实工作的有效运行机制。以上两方面的问题成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作缺陷的一个直接根源,因此,解决好上述问题,是开展投保后风险管理工作作用的直接体现。该论文阐述了工程保险在国内外的历史变革及发展情况,分析了国内外工程保险风险控制状况,并从建筑业对工程保险的影响关系上探讨工程保险的发展空间。由于建筑业对工程保险的正相关关系,随着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加大,国内工程保险市场未来将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建筑企业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中获得发展,则必须在提高自身应用保险的能力。鉴于工程保险的险种较多,该论文仅以建筑工程一切险为载体,对其特点、标的、物质责任范围、第三者责任范围进行介绍,并对比了中外建筑工程险的部分条款,然后对险后索赔过程中的争议类型和成因结合公路工程进行了分析。该论文运用风险管理工作流程,对投保方建立了针对性的风险管理组织机构、风险识别体系、防灾减损体系和索赔体系,以此构建工程项目内部风险的控制框架,然后研究了投保方在投保之后如何识别外部风险和对其进行风险控制的问题,并提出建议。该论文最后以重庆市渝隆路工程投保的建筑工程一切险作为反例,对投保后风险控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