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矛醇和肌醇对紫花苜蓿抗旱性的影响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b649666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一种重要的饲草作物,具有优质、高产、蛋白含量高的特点,在我国广泛种植。干旱会降低紫花苜蓿饲草产量和品质,是影响紫花苜蓿在我国栽培种植和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因此在紫花苜蓿种植过程中提高其抗旱性,增强其在干旱胁迫下的抗旱能力是研究的热点之一。前期研究发现卫矛醇和肌醇与植物的抗旱性相关,因此本研究以紫花苜蓿为材料,通过分别外施不同浓度的卫矛醇或者不同浓度的肌醇后,对植株处以不同时间的干旱胁迫,继而测定相关生理指标。拟以此手段综合分析紫花苜蓿抗旱性变化,分析卫矛醇和肌醇这两种物质是否能够通过影响生理生化途径来提高紫花苜蓿抗旱性,能够影响哪些生理变化,进而为卫矛醇和肌醇作为抗旱剂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理论依据提供,为紫花苜蓿的栽培种植和生产提供理论支持。本试验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在干旱0 h时,外施不同浓度的卫矛醇或肌醇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抗旱相关生理指标均有所提高,主要体现为:试验组比对照组有更低的丙二醛含量与活性氧水平,更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及叶绿素含量,更高的脯氨酸含量;并且外施卫矛醇处理组的抗旱性随卫矛醇施用浓度增加而增加;此外肌醇处理的抗旱性以2 mmol/L浓度处理时效果最好;(2)轻度干旱(干旱3 h)时,紫花苜蓿的相对含水量降低,叶绿素含量升高,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渗透调节物质有所增加,而施用卫矛醇和肌醇处理后紫花苜蓿抗旱性相比对照组均有一定提高,且与0 h一样,不同浓度的施用对紫花苜蓿生理生化水平影响不同,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有所升高,抗氧化酶活性呈现波动性变化,丙二醛含量降低;但是与0 h相比也有所不同,其中3 mmol/L卫矛醇处理的抗旱性效果较好,而肌醇处理组则以浓度为6 mmol/L时相对较好;(3)重度干旱(干旱8 h)时,相对含水量大幅度降低,叶绿素含量持续上升,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渗透调节物质同样上升,而施用卫矛醇对其抗旱性有促进作用,但是低浓度时效果不显著,随着卫矛醇外施浓度的升高紫花苜蓿抗旱性增加;相反,肌醇对紫花苜蓿抗旱性则没有明显作用。综合分析,卫矛醇和肌醇能够通过影响光合作用、抗氧化防御清除系统、渗透调节功能等生理过程来提高紫花苜蓿的抗旱性,并且卫矛醇在浓度较高时效果较好,肌醇在紫花苜蓿处于轻度干旱时能促进其抗旱性的提高,但在重度干旱时没有明显作用。
其他文献
多层齿孔钢带传动是一种磨损不伸长、润滑要求不高、能适应恶劣工作环境的新型传动方式。目前,对于可以有效避免出现过大弯曲应力的多层齿孔钢带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很少见诸报道。因此,本文对这种多层齿孔钢带传动系统进行了设计和分析,并探索了相关制造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确定了多层齿孔钢带传动系统的基本结构。通过分析比较,确定以圆柱齿和圆头条形孔作为传动的啮合结构;设计了一种组合式齿带轮,轮齿高
学位
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一种重要的麦类病害,发生范围广泛,在全世界有小麦种植的地方都有发生。三唑酮杀菌剂是小麦条锈病的化学防治最主要的杀菌剂之一。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长期大面积的单一使用三唑酮,小麦条锈菌很可能已经对三唑酮产生了抗药性,但没有系统的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过精确的抗药性检测。本研究通过对采集自小麦条锈菌主要越
学位
叶色是茶树的重要遗传特性之一,当花青素及其苷类在茶树叶片细胞内大量累积时,茶树叶片会呈现红紫色。花青素属于类黄酮化合物,花青素和糖基经糖基转移酶(glycosyltransferases,GTs)催化结合会形成稳定性更好、水溶性更强的花青苷,赋予植物颜色。催化花青苷合成的糖基转移酶是依赖尿苷二磷酸的糖基转移酶(UDP-glycosyltransferases,UGT)。尽管茶树芽叶呈现紫色的机制近
学位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干旱、降水不足,旱地小麦增产遇到了瓶颈。黄土高原地区的旱地小麦自上世纪开始,化肥的施用量不断增加,但是近年来化肥用量的持续增加并没有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反而造成了地下水富营养化、温室效应增强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有机无机配施肥可以显著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养分和水分效率。因此本试验设计为4种有机肥梯度,分析黄土高原区旱地农田施用不同量的有机肥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学位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产量的提高可通过培育优良水稻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来实现。水稻突变体是现代育种的重要材料,将水稻突变体投入大田生产前对其进行评价和利用是水稻育种的重要基础工作。本研究前期从粳稻Dongjin分离鉴定的突变体已在陕西、上海和海南种植多代,性状稳定,前期试验表明该突变体具有耐穗发芽的特性,若能投入到大田生产中能解决水稻穗上发芽的问题,进而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以粳稻
学位
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幼虫俗称“韭蛆”,以幼虫聚集在韭菜地下鳞茎处进行取食危害,是韭菜生产中的主要害虫。生产上主要使用化学农药灌根防治,不仅污染环境,影响人类健康,而且导致该虫的抗药性增强。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物质可发挥代谢功能,昆虫对杀虫剂代谢能力的增强与其体内P450s基因的过量表达密切相关。本研究对韭菜迟眼蕈蚊高效氯氟氰菊酯抗性
学位
以改性硅藻土为载体,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Fe3O4/硅藻土Fenton催化剂。利用SEM、FTIR、BET、XRD、VSM等对相关样品进行表征,并研究了所制复合催化剂对亚甲基蓝(MB)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当复合催化剂的投加量为0.12 g、H2O2使用量为4 mL、pH值为4、反应温度为25℃时,100 mL模拟废水体系中MB的降解率达到98%,并且复合催化剂具有循环使用效率高、易分离回收等优
期刊
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引起的小麦条锈病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快速鉴定锈菌与寄主植物互作关键基因,可为小麦抗条锈病遗传改良及条锈病的持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基因资源。由于小麦为六倍体,基因组庞大、重复序列多、遗传转化效率低等因素,限制了抗锈基因的挖掘和机理解析。选择和利用模式植物研究锈菌与其互作的分子机理,对快速揭示小麦的抗
学位
针对高分七号立体卫星影像在稀疏控制点的条件下进行区域网平差需要高精度连接点,而高精度的连接点一般采用人工量测或者采用商业软件自动提取并经过人工目视检查的方式进行获取,无法使区域网平差过程完全自动化的问题,提出了首先利用SIFT自动提取影像上同名像点,然后根据影像RPC进行地理位置约束剔除误差点,最后在区域平差迭代过程中每次删除像方残差大于指定阈值的同名像点,直到所有同名像点均满足需求后重新进行区域
期刊
猕猴桃柔嫩多汁、营养极为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为了提高猕猴桃的产量和单果重量,果农经常对猕猴桃的幼果浸蘸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俗称膨大剂)。然而,膨大剂处理使得猕猴桃果实(膨大果)的品质下降、口感变差、烂果率高。此外,膨大剂对人体健康潜在的安全隐患尚不明确。为了使得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各地方政府纷纷规定严禁在猕猴桃生产过程中施用膨大剂。但由于没有相应的猕猴桃膨大果检测方法和装置,使得实际生产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