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实施学科课程思政是近年来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因而研究高中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同时,教师信念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实践,通过研究教师的课程思政信念与课程思政实践的关系,能够揭示一线课程思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提供经验借鉴。因此,本研究采取个案研究的方法,以教师认知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考察三位熟手型教师所陈述的课程思政信念与课堂教学实践之间的一致关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学科课程思政是近年来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因而研究高中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同时,教师信念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实践,通过研究教师的课程思政信念与课程思政实践的关系,能够揭示一线课程思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提供经验借鉴。因此,本研究采取个案研究的方法,以教师认知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考察三位熟手型教师所陈述的课程思政信念与课堂教学实践之间的一致关系,并系统归因其中的不一致情况。本研究的研究问题如下:(1)教师对实施课程思政持有什么信念?(2)教师的课程思政信念怎样反映在课堂实践上?以及教师的课程思政信念和课堂实践之间是什么关系?(3)这种关系背后的潜在原因是什么?针对上述三个研究问题,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课堂观察、访谈和文档分析收集数据。研究者首先开展课前访谈,收集了三位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概念理解和他们理想中的课程思政实践方式,之后开展为期两周的课堂观察,每个老师分别收录了三节课(同课异构),并进行课堂实录分析。课堂观察结束后,研究者选定其中一节课对三位教师进行课后访谈,内容包括针对该课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的课程思政探讨,以及他们在课程思政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需要的帮助。最后,通过对比被观察教师的课程思政信念和课程思政实践,本研究得出他们的信念与理念之间存在很多不一致的情况,且绝大部分情况是实际的课堂教学没有达成理想的实践方式。究其原因,本研究总结出了四个方面:(1)社会情境性因素,包括应试压力,不平等的课堂话语权力和尚不成熟的课程思政体系以及相关教师教育;(2)课堂情境性因素,包括课堂目标由教师主导、个体差异被忽视、课堂互动缺乏真实性的问题和课堂的高度生成性特征;(3)学生因素,包括学生语言水平、学习习惯和偏好以及学生多样性;(4)教师因素,包括教师信念的混合性以及课程思政经验的缺乏。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认为在未来的教师教育中需要帮助教师理清课程思政概念,找到课程思政与应试环境和教师个体的结合点,发展可操作的课程思政实践方式。未来研究可以聚焦学生一侧,例如研究学生对教师课程思政实践的反馈,以及建立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估体系,助力教师评估学生的价值观成长,以确保课程思政实践的有效性和可发展性。此外,教师主体性理论和批评性话语分析也是对本研究话题的有益补充。
其他文献
中学生对物理学家形象的了解程度和认知情况对其物理学习有重要影响,并且中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物理相关职业的认同也会受到自身心目中物理学家形象的影响,如果学生对物理学家形象认识消极或过度神化,都会阻碍其未来从事与物理相关职业的意愿。现有的研究中大多是特定人群眼中的科学家形象和大众媒介塑造的科学家形象的认知现状调查,虽然目前有一些学者对科学家形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但仍不够系统全面,大多聚焦于外在
随着我国转型发展的需求日益紧迫,培养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发展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问题提出能力列为总目标之一。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产物,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而教材中“问题提出”的相关研究较少且学段主要涉及小学。对不同版本初中教材“问题提出”设计的优势与特色进行比较研究,对于教材使用者深入把握编写者的理念具有指导作用,对于编写者完善与修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中指出,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应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境,“情境化试题”符合《实施意见》对高考物理考查设计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有效途径。教学研究和实践显示,中学生在解决情境化物理问题时普遍存在困难,这意味着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真实情境中。本文依据物理问题表征理论,将情境化物理问题进行信息分
2014年我国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一词,2017年新《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凝练了物理学科核心素。本文的研究聚焦于物理核心素养科学思维要素下的“科学推理”中的“假设演绎推理”。假设演绎推理是思维发展的最高阶段,假设演绎推理既是一种思维方法,也是一种实验方法,与科学探究形影相随,假设演绎推理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个人竞争能力。因此,对于假设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以及提升策略
表征一直是理科教育研究的热门领域,多重表征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深入理解,但学生不同表征能力是不平衡的,因此有必要研究同一题目的不同表征形式对学生解题的影响。力学概念测试卷FCI(Force Concept Inventory)考查了学生不同力学情境中的几种表征能力,但它没有对学生在固定情境下使用多种表征的能力进行系统评估。芬兰的安蒂·萨维奈宁(Antti Savinainen)和帕西涅米宁
为了全面落实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相关要求,多家出版社实时启动了普通高中数学教科书的修订工作,并于2019年出版发行了新版教科书(以下简称新教材)。面对新课程实践,教师一方面需要重新解读和使用新教材,另一方面需要打破以往的教学习惯,适应新的教学要求。研究教师对教材的适应性,有助于新一轮课改的推进与实施,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方向。据此,确立重庆市高中数学教师为研究对象,聚焦新教材适
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备受社会、学校、家长的关注。毋庸置疑,长期过重的作业负担对学生的学业进步和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着不良的影响,国家教育部门也试图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来解决这一问题。从社会的讨论中来看,似乎造成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就是“作业”,但习题教学本身又是很多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尤其对于物理这样的理科学科,习题教学在教学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习
现当代散文是考察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文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面对当前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散文文体的特殊性,增加散文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我们亟需研究的问题。因此,将问题情境教学法运用到散文教学中,增强提问的有效性,紧扣单篇散文的独特情感设置问题创造情境,可以为初中现当代散文篇目的教学提供有益尝试。文章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缘起、研究意义
全日制学科教学(物理)硕士研究生是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提升中学物理教学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中坚力量。同时,课程是实现国家教育目的的根本保障,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依据,也是学校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以课程学习为主,因此课程设置的质量以及课程设置是否满足了教育硕士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硕士的
模型建构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不仅关系到学生的物理素养,而且对于其处理问题、发展能力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已有研究发现,教师对学生的建模学习所起的引导与支持作用的有效程度取决于他们对于模型的认识和理解,亦即教师的模型建构知识,也可以称作元建模知识。通过搜集和整理相关文献发现,目前从教师视角进行元建模知识的相关研究还略显不足。故本研究旨在调查中学物理教师对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