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害虫区域性发生规律是区域性综合治理的基础,研究不同耕作体系及地区的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可以开发切实有效的农业防控技术措施,协调不同害虫的防治,增强用药的兼治作用,同时弄清当地害虫发生规律,也是因地制宜建立特色高效防控体系的基础。本文针对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的特定生态系统,进行水稻重要害虫的发生规律研究,通过分析构建高效协调的水稻害虫综合防治体系,以便为当地的害虫综合治理和优质农产品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和历年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弄清了当地主要水稻害虫的发生规律。①稻纵卷叶螟的始见期均出现在7月上中旬,每年发生3代,四(2)代平均发蛾量为每667m21523头,而五(3)代和六(4)代的平均发蛾量为每667m217771头和23654头。宝应县夏集镇、安宜镇、西安丰镇稻纵卷叶螟发生数量具有一定的差异。②褐飞虱的始见期均出现在6月上中旬,褐飞虱在宝应县平均每年发生9个峰次,统计宝应县3个镇14年的褐飞虱,平均年单灯诱虫量总数为399头/灯,其中第五、第六峰次虫量最大。第五峰次平均年发生量为86头/灯,第六峰次平均年发生量72头/灯。③白背飞虱的始见期出现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在宝应县平均每年发生5峰次,平均年发生量为2172头/灯,第三个峰次虫量最高,平均发生量为948头/灯,第五个峰次平均发生量为311头/灯。综合考虑主要害虫的发生状况,提出了以农业防治和协调用药为基础的害虫高效治理体系。①苗期是防治多种病虫的最佳时期,从种子处理开始,除使用常规杀菌剂拌种外,另加用25%吡蚜酮8克对水5~6公斤,浸种4~5公斤,浸足48~60小时预防苗期飞虱为害。苗期用好送嫁药也非常关键:移栽前2~3天用送嫁药,做到带药移栽。每亩用50%烯啶虫胺可溶粒剂4~6克+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或25%甲维·茚虫威水分散粒剂8~10克对水均匀喷雾。②分蘗期以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为主:亩用10%烯啶虫胺水剂40克或25%吡蚜酮悬浮剂20~30克防治稻飞虱。亩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或6%阿维·氯苯酰悬浮剂50毫升防治稻纵卷叶螟;③拔节孕穗期是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重要时期,防治稻飞虱,药剂主要选用吡蚜酮、烯啶虫胺、噻虫嗪等单剂或复配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等害虫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甲维盐等单剂或复配剂;也可选用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等绿色防控方法;④穗期防治分为破口期和齐穗期防治,破口前5-7天,根据实际虫情进行防治,防治稻纵卷叶螟等,亩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或25%甲维·茚虫威水分散粒剂10克;防治稻飞虱,亩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5~20克或10%烯啶虫胺水剂40克或25%吡蚜酮悬浮剂30克。齐穗期视天气情况再防治一次;⑤茬后处理采用降低田间残留稻桩高度和适当提前溶田灭蛹的方式。本研究不仅为宝应当地提供了高效的水稻害虫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同时也为区域性害虫综合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