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子上游元件的筛选及与小球藻病毒半合成启动子的构建与应用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r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增强启动子的启动强度来增强目的基因表达,进而提高代谢产物的产量是近年来代谢工程研究的热点。上游元件(UP Elements)是一段富含A和T的DNA片段,能够通过与RNA聚合酶全酶的α亚基羧基末端结构域(αCTD)接触激活RNA聚合酶核心酶来提高启动子的表达强度。本研究将上游元件中非保守序列随机突变的片段与小球藻病毒基因组来源的核心启动子结合为半合成启动子,通过构建双报告基因质粒对随机突变后的上游元件进行筛选;将筛选得到的对启动子表达具有促进作用的上游元件构建在其他核心启动子上,并用双报告基因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通过基因编辑(CRISPR/Cas9)技术将大肠杆菌苏氨酸代谢途径中的内源启动子thr Lp替换为半合成启动子,通过苏氨酸产量对比,进一步验证了筛选得到的半合成启动子具有更强的启动活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pKK232-8质粒为模板,通过PCR、酶切及酶连接技术将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cat、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以及本实验室前期筛选得到的小球藻病毒基因组来源的核心启动子N63构建至载体p KK232-8中,得到p KK232-8-N63-egfp-cat双报告基因质粒,并使用Design Expert12.0根据Box-Behnken(BBD)原理设计实验对培养基进行了优化,以双报告基因质粒转化菌中绿色荧光蛋白的荧光强度作为响应值,得到其最佳表达时的培养基配方为酵母浸粉2.8%,葡萄糖2%,胰蛋白胨2.5%,氯化钠1%,p H7.0,为后续使用双报告基因质粒对含上游元件的半合成启动子进行表达验证奠定了基础。(2)将上游元件非保守序列进行随机化并合成,随后将随机化的上游元件片段与本实验室保存的小球藻病毒基因组来源的核心启动子N63连接构建成含有随机突变上游元件的N63半合成启动子,将半合成启动子构建至egfp-cat双报告基因质粒中,通过在氯霉素终浓度为450μg/m L的优化LB培养基中对随机突变后的上游元件进行筛选,得到一系列对核心启动子启动强度有促进作用的上游元件,将所筛选出的上游元件进行测序,为后续进一步验证其增强作用提供准备。(3)将筛选得到的具有增强启动子活性的上游元件与本实验室保有的小球藻病毒基因组来源的核心启动子N37构建至egfp-cat双报告基因质粒上,利用双报告基因质粒对半合成启动子的启动强度进行进一步检测,通过在氯霉素终浓度为450μg/m L的优化LB培养基中对重组质粒转化菌株进行生长曲线测定,以及使用流式细胞仪对转化菌株进行荧光强度的测定,发现带有上游元件的半合成启动子启动活性更强,说明所筛选出的上游元件除对核心启动子N63启动活性有加强作用外,对核心启动子N37的活性强度也具有同样的加强作用,进一步证明了所筛选出的上游元件的重要性。(4)通过CRISPR/Cas9技术,将大肠杆菌苏氨酸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操纵子thr ABC的启动子替换为所筛选出的带有上游元件的半合成启动子,构建工程菌E.coli K-12 MG1655Δilv AΔmet AΔlys AΔtdhΔtdc CΔthr Lp::N63UP94p,E.coli K-12 MG1655Δilv AΔmet AΔlys AΔtdhΔtdc CΔthr Lp::N37UP94p,以实验室前期构建的工程菌E.coli K-12MG1655Δilv AΔmet AΔlys AΔtdhΔtdc CΔthr Lp::N63p和E.coli K-12 MG1655Δilv AΔmet AΔlys AΔtdhΔtdc CΔthr Lp::N37p作为对照,同时进行摇瓶发酵并检测产量,敲入半合成启动子的菌株N63UP94的苏氨酸产量从对照菌株的6.8 g/L提高到15.38 g/L,菌株N37UP94的苏氨酸产量从对照菌株的15.05 g/L提高到20.68 g/L,证明所筛选到的上游元件可以通过增强启动子启动强度的方式来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
其他文献
人类癌症具有可遗传性,目前已发现100多个携带胚系罕见变异的癌症易感基因。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不同癌症类型中存在共同的易感基因,但目前大多数关于胚系罕见变异的研究仅基于单一癌症类型。此外,以往基于胚系罕见变异的泛癌研究主要针对除中国人群以外的其他人群,在中国癌症患者人群中缺乏系统性研究。本研究招募来自中国的12205例患有15种不同类型癌症的患者,对149个候选癌症相关基因进行了高通量测序,检出
学位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细菌群体间的一种通讯方式,可以调节细菌间的多种群体行为。有研究表明,群体感应信号分子不仅可以被细菌感知,也可以被宿主植物感知和响应,从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和抗病性,介导细菌和植物的跨界交流。DSF(Diffusible Signaling Factor)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革兰氏阴性细菌群体感应胞间通讯的信号分子,最先是从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
学位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深度学习技术也飞速发展,这些新技术的应用需要大量的数据集进行训练学习,并且其模型结构十分复杂,参数量特别庞大。而传统计算机中存储器和处理器分离的冯诺依曼架构,不仅会带来占比最大的访问功耗,还会带来与处理器算力不匹配的计算延迟问题,已经不再适合大量数据来回传输的深度学习任务。上世纪80年代,加州理工大学的Carver Mead教授就提出了神经形态电子
学位
目的学习与记忆是大脑的重要功能,但针对学习与记忆功能损伤,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电刺激是常规的神经调控技术,但对学习与记忆功能障碍的调控效果和作用机制仍不明确。时域干涉(temporal interference,TI)电刺激是近年提出的非侵入性脑深部刺激方法,兼具非侵入性和深穿透性,但其对学习与记忆功能调控的研究鲜见报道。本论文的目的是探究TI电刺激对小鼠学习与记忆功能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1
学位
材料高通量表征技术要求在一次实验中完成多组分材料制备并进行快速分析,将得到的材料表面成分、表面结构、纵深方向成分分布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建立微观尺度至宏观尺度的成分、结构和性能的相关性。辉光放电等离子光谱技术能够对金属样品以及各类涂镀层样品进行逐层均匀溅射分析,得到样品表面成分沿纵深方向分布的信息,是用于材料高通量表征系统中样品制备的高性能仪器,是目前世界上分析仪器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研制了用于高
学位
在后摩尔时代,忆阻器因其与生物神经突触结构类似及连续可调的电导特性,可以模拟基本的神经突触功能,实现存算一体,有效的突破冯·诺依曼架构限制,成为新一代的研究热点。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忆阻器的性能、尺寸、可穿戴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选择合适的功能层材料十分重要。近年来,二维(Two-Dimensional,2D)材料因其优异的电学性能、独特的层状结构等优势作为功能层材料被广泛应用。其中,基
学位
NASICON型固态电解质Li1.3Al0.3Ti1.7(PO4)3(LATP)因具有高安全性、宽电化学窗口以及良好水热稳定性等优点成为了全固态锂/锂离子电池有前途的固态电解质材料之一,但其室温下较低的锂离子电导率及与电极材料接触时的不稳定性限制了其在全固态锂/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入开展LATP电荷输运与界面特性调控研究。本文采用球磨辅助的高温固相法制备了Te掺杂改性的Li1.3
学位
过去几十年来,集成电路的高速发展带来信息技术的巨大变革,以硅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技术为核心的集成电路发展遵循摩尔定律,随着摩尔定律逼近其物理极限,基于冯·诺依曼体系架构的传统计算技术有着较大的局限性。这种情况促使人们研究不同的处理信息方式,例如使用尖峰神经网络(Spiking neural network
学位
本研究收集了2013年和2015年在北京市某医院急诊采集的35株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根据全基因组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Average Nucleotide Identity(ANI)值、digital DNA-DNA Hybridization(d DDH)值分析判断其中三株菌(13B041,15B067和15B068)不属于肺炎链球菌(S.pneumo
学位
近年来,锂电池凭借其容量高、自放电率低、循环寿命长以及绿色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与可穿戴电子设备中,同时电子产品性能提升与应用领域的持续拓展对锂电池安全性能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现有锂电池充放电保护芯片精度偏低且稳定性不足是导致电池损坏、燃烧甚至爆炸等危害不可忽略的原因之一。因此,进一步发展高精度、高稳定性和低功耗的锂电池保护芯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可穿戴式电子设备中应用的锂电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