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六淫概念及其形成和认识方法、六淫致病与现代医学观点、六淫致病与气象病理学等方面,综述了80年代以来对中医病因学中六淫学说的部分现代研究探讨。对于六淫的概念,目前基本上认为是自然界气候反常,影响到人体的调节适应机能及病原体的孽生传播而成为致病的邪气。具体来说,包括了温度、湿度、气流、气压、光照度及日月星辰等对人体的影响,以及存在于大气中的生物性致病因子,如细菌、病毒以及某些病原虫等致病因素。六淫概念的形成是历代医家在朴素唯物论的指导下不断总结实践的结果。中医关于六淫病因的认识方法与现代科学中的系统论、控制论等也存在着一致性。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认识六淫,风邪可能是传染性微生物气溶胶、寒邪、暑邪、火邪与温度有关,同时也与致病微生物的作用有关。关于六淫的实质,迄今仍未能作出较为肯定的结论。不过,六淫与现代气象病理学的研究方面存在不少共同点,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导师区永欣教授认为,外感六淫用现代语言来解释,就是指人类生存环境中最主要的气象和地理条件及个体所处的局部气候环境变化与具体人们相互作用的状况。他还认为,《内经》正是紧紧围绕着人的生存环境、生存条件、生存方式(包括繁殖的活动)来认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认为疾病总是由于人们的生存环境、生存条件与生存方式出现的偏差而发生,这就是中医的疾病观。 本文研究了《内经》中的医学气象学思想。《内经》以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为基本出发点,以四时六气为主,把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关系贯穿到生理、病理、诊断、预防、治疗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医学理论,其核心仍是以时间—气候—人体效应(生理、病理反应)的同步联动模式。《内经》中记载的古代气象科学内容包括确立了四时八节二十四节气,研究了大气运动的相互作用、天气运动的互相对立统一以及天气的周期性变化和非周期性变化。《内经》认为四时可以影响人的精神活动、脏腑功能活动、经气运行及气血运行、脉象等。人生活在自然之中,如果气候急剧变化,超出了人体的调节范围,或由于人体调节机能失常,不能对外界变化作出适应性调节时,机体就会发病。“两虚相得,乃容其形”是《内经】提出的外扈病发病的总规律。 本研究中呼吸系统外感病病因调查显示,自然气候中寒冷季节呼吸系统外感病发病数增多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风寒因素(寒冷指数)对外感发病的影响最为显著。综合相关研究结果提示,风寒外邪影响卫气,削弱卫气卫外功能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可能是风寒刺激导致机体发生应檄反应,所产生的激素和神经递质,进而介导免疫系统地功能抑制。卫气在足太阳经脉主导下,运行体表,这个理论启发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以下几点: l、(素问·热论》提出的“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的含义,此热病即外感热病,外感热病的主因是寒邪,寒的本质是气温降低或气温由高向低的急剧变化。北方冬春低温季节虽然是外感热病的高发季节,但其它季节的气温急剧变化,及由常温进出空调等造成的小气候而发病,亦当作寒邪致病来认识。中医理论中的“风为百病之始”,“风为百病之长”,其风当为寒。 2,我们博士点过去的研究表明,卫气是一个包括多方面生理作用的功能整合单位,与机体卫外、温煦、营养、排汗以及昼夜觉寐节律、感觉的传递导有关。这些机能又与现代医学免疫系统,以及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似可认为,卫气的功能乃是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整合。 3,外感病共同的病理生理是寒与卫气作用下启动的。虽然后世温病学家提出了外感热病的疡气、疫毒学说,但感受寒邪当为外感病的起始原因,至于病邪人里后的变化是很复杂的。《伤寒论》提出太阳经为一身之藩篱。而卫气循行太阳,卫外固表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那么防治外感病当从避兔寒邪,固护卫气着眼。如果表卫坚固,则外邪不易侵入,机体不会发病。因此通过体育锻炼,增酬体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营造适宜的小环境气候,必耍的医疗保健措施,对防止外感病发生都是必耍的。 4,改善患者的社会支持保障,对防治外感病,尤其是呼吸系统馒性病的复发,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是从医学气象学及生存质量的角度对《内经》外感发病理论的开拓性研究,加深了人们对六淫病邪的认识,丰富了中医外感发病理论,也印证了导师的观点,对用中医药方法防治呼吸系统外感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重大的埋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4 本研究中慢性呼吸道病人生存质量调查部分,介绍了生存质量评价系统 的起源、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国内外研究状况,并运用世界生存质量协会制 定的生存质量调查量表,加入有中医特色的内容,对呼吸道病人的生存质量进 行了调查。是国内首次将生存质量评价体系运用于研究中医治疗慢性呼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