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自从人类发明了以两权分离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以来,如何对代理人进行激励和约束以减弱代理成本问题就一直是经济学家们挥之不去的情结,激励问题与激励制度的设计也就成为企业制度安排永恒的主题。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则被人们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这种激励制度赋予了公司的经理人员及其员工一种权利,即在一定的时间以事先约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当在股票期权的行权期限内股票的市场价格超过其协定价格时,拥有该项权利的公司经理人员及其员工通过行权取得股票,或获得该股票市场价格与协定价格之间的差额;反之,股价下跌时可暂时不行权。因此,对被授予者来说,这种制度是“包赚不赔”的好买卖。由于取得股票期权的被授予者的报酬部分内生地决定于被授予者的能力和努力,因而股票期权具有自我激励自我履行机制的成分,它使对被授予者的外部高成本监督转变为被授予者的自我监督,从而减少了企业运行的交易成本。与此同时,企业也节约了部分薪水的现金支付,对于员工来说,是“企业请客,市场买单”。这种制度一般都规定了一个长达3-10年不等的行权期。在行权期内,被授予人不能行权,在股票期权上的利益不能变现。因此,股票期权制度能起到防止人才轻易溜走,避免了“要挟”问题,被人形象地称做“金手铐”。但是既然是“金手铐”,也就免不了人们想要把它脱下来打成“金项链”的冲动。安然事件后,华尔街一幕幕高管人员贪婪的故事陆续上演,《财富》杂志还颇具“幽默”地列出了美国最贪婪的25名公司高层人员。人们认为,美国的股票期权制度正在变为经理滥用权力和侵蚀股东财富的象征。企业高管人员为了股价上涨不惜操纵报表以行权获取巨额利润,而将所有的痛苦和损失转嫁给处于信息弱势的中小投资者,股票期权正在演绎新的道德风险;由于股票期权不计成本而使得企业象发糖果一样地发放股票期权吞噬中小股东权益。使企业<WP=4>利润虚增,误导投资者决策。股票期权制度在美国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微软更是抛弃了股票期权改为发放限制性股份奖励。那么,股票期权在这些财务造假案中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曾被视为能将经理人与股东利益捆绑在一起的长期激励制度是否已异化为使经理人员关注短期股价攀升而最终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工具?股票期权费用化是否会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是否反映了这一制度的本质?由于股市并非总是有效的,股价有时并未反映公司业绩,那么,股票期权制度的激励作用还存在吗?微软放弃股票期权制度是否意味着股票期权激励时代的终结?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在中国还值得继续推行吗?二、本文主要内容和观点为了对上述问题做出一一回答,本文按以下逻辑展开:第一部分通过对股票期权的基本概念的介绍,以及发展历程的回顾,对其存在和盛行的合理解释,欲说明股票期权制度安排确实有着它固有的不可否认的优点。论文的第二部分对股票期权制度在美国遭遇的责难进行了简要介绍。论文的第三部分对股票期权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以期达到重新认识股票期权制度的目的。第四部分对股票期权在我国的实施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本文结合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运用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试图推演出以下结论:1、股票期权制度并不必然与财务造假相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经理人操纵报表也是不得以而为之的孤注一掷策略,公司内外监督制约机制失衡最终酿制了这一悲剧,财务造假不全是股票期权制度惹的祸。财务造假虽然导致了股东财富的非常不公平的重新分配,但中小股东也应该承受自己错误选择的后果,股市泡沫是集体合作的结果。2、由于股票期权制度是一种让经理人员及员工与股东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制度安排,不应该确认为费用,而且股票期权成本不可准确计量,会计信息的提供应有所选择,股票期权费用化不应该成为大势所趋。 <WP=5>3、虽然股价并不一定总是反映企业内在价值,但从长期来看,肯定是要反映的,否则,股市纯粹就成为了一个赌场,毫无投资机会可言。这与现实情况是相违背的,经理人员的努力和能力终将告白于天下,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并没有丧失。至于股价会受到其他非经理人员所能操控的因素的影响,本文认为,企业本就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生存,既然经理人员承受了经济萧条的痛苦就应该让其也分享繁荣的喜悦。4、微软放弃股票期权制度而改为发放限制性股份奖励,并不是对股票期权的否定,相反,它们都是属于让被授予者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的一种制度安排。股市的低迷以及微软自身的经营发展情况是其决定终止股票期权的原因,由于人的偏好的多样性和交易费用的存在,薪酬制度应该多样化。5、我国虽然存在公司治理“一股独大”现象,一切大股东说了算,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但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在任职期间内不得转让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们认为的股票期权会诱发新的道德风险问题,杜绝了企业高管人员通过操纵报表行权以获取暴利的不道德行为的发生;我国股市虽然是一种弱形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