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至今,第三方支付在我国的发展已经经历十七个年头。在这17年间,我国的第三方支付行业已渐渐走向成熟,各式各样的支付产品作为金融服务被用于不同的行业中。2009年以来,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规模发展都保持在年均增速50%以上,2013年交易规模达到了 17.2万亿元,同比增长38.71%。2014年达到了 23.3万亿元,2015年交易规模更是突破了 30万亿元,达到了 31.2万亿元。截止到2015年3月26日,有270家第三方支付企业获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在第三方支付扩大发展的同时,伴随着信息安全与网络系统安全问题,洗钱活动的风险,行业垄断问题、法律合规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而政府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有整整十年,我国对第三方支付都处于一个“无政府监管”的时代,《中国人民银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颁布才真正掀开了政府监管第三方支付的大幕。2015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办法对支付机构定位,支付账户实名制,支付安全与效率,个人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至此我国对第三方支付终于有了一部专门的监管规章。虽然我国对于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监管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但如何合理利用监管资源配置和如何提升监管效率,怎样合理运用政府职能,怎样更多地采用法律的和市场的手段对第三方支付来进行监管。逐步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双向监管体系,这一系列的问题,或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探索。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明了研究的意义,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第三方支付的概念及发展情况,然后分析了中国人民银行对其监管的必要性。第二部分介绍了监管的概念和我国第三方支付监管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章节通过我国第三方支付监管发展历程的描述,总结分析出我国监管存在法律层级低、政策出台步伐缓慢,不够明细化、监管方式不够多元化、手段单一等方面的不足。第三部分阐述了介绍了国外对地方支付的监督管理理念和架构。这部分分别对美国、欧盟、亚洲几个代表性国家如韩国,日本,香港的监管模式进行了分析与借鉴。第四部分提出了央行针对第三方支付监管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第五部分是全文结论。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我国监管制度建设尽绵薄之力,能为国家经济建设助力,早日达成我们华夏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