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增量平滑的移动机器人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的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ununsze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问题,即机器人同时定位与制图问题,它指的是机器人从一个未知环境中开始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根据自身运动模型和所携带的传感器对环境进行观测来定位,同时建立周围的环境地图的过程。其解决方法主要是基于概率估计的方法,其中主要有两类经典的算法,一类是基于卡尔曼滤波的相关算法(Extended Kalman Filter, EKF),一类是基于粒子滤波的相关算法(Particle Filter, PF)。EKF算法以递归的方式对机器人当前的位姿和所有的路标的位置的高斯密度函数进行估计。然而,EKF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增加的很快,因此很难解决具有大规模环境方面的问题。同时,滤波算法被用于解决非线性SLAM问题时总会产生不一致的问题。因此,近几年基于优化的算法应运而生,与基于滤波的方法相比,它具有效率更高、稳定性更好、通用性更强等优点,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基于优化方法的SLAM问题。基于优化方法解决SLAM问题的主要思想是,把SLAM问题转化为最小二乘法问题,通过利用最优化方法对最小二乘法问题求解,计算出全局地图和机器人运动的整条轨迹,因此,优化算法也称之为平滑算法。然而,在优化的过程中需要把非线性模型进行线性化,因此不可避免的产生了线性化的误差。因此,本论文在平滑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善优化算法问题的方法,使之尽可能的减小线性化误差,从而达到降低系统误差的目的。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对SLAM问题进行建模。用因子图来表示SLAM问题,进而通过详细的公式推导,把SLAM求解转化为大规模稀疏系统的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优化问题。其次,介绍最小二乘法优化求解。最小二乘法问题包括线性最小二乘法问题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问题,然而它们的求解方法截然不同。本文重点介绍非线性最小二乘法问题的求解方法,并把此方法用于求解一个简单的SLAM例子上。再次,深入研究两种比较流行的基于优化方法的算法,即平滑式的SLAM问题,包括平滑与制图算法(Smoothing and Mapping),简称SAM,以及增量平滑与地图构建算法(incremental Smoothing and Mapping),即iSAM。前者是一种离线式的算法,其目标是在最后一次性求解出机器入的整个运动轨迹和地图。后者基于快速递增的矩阵因式分解,能够在任何时刻求得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和当前的地图,是一种有效且实用的解决方案。最后,在增量平滑算法的基础上,基于无迹变换以及数值微分理论对算法进行了改进。并通过仿真实验将新方法和已有算法进行综合性能对比,主要包括精度性能、计算代价等方面,验证算法性能的改善。
其他文献
课题来源于教育部留学基金资助的项目“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粮情监测系统”,针对实验室建立的无线粮情监测实验系统平台,对ZigBee的路由协议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从课题的实际
一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缺失  曾几何时,大学课堂一直被认为是一个传播“高深专门知识”的场所,一个师生进行学术对话的场所,一个叩问思想和荡涤心灵的场所。高数课堂应该是这一场所的缩影。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特别是在现实的功利主义思想的作用下,高数课堂自身本有的理论性、对话性、探究性变为了程序性、教条性、刻板性。就课堂教学的效果而言,高等数学课堂上呈现出逃课、睡觉、读小说、背单词、玩手机等等
PBL教学法的全称是“ProblemBased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1]。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PBL教学法在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是一种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被动地学习和接受,因此学生不能有效地利用现有学习资源来充分地发挥自主学习能力,难以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PB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现代教育的日益发展,高校英语教学的理念在不断更新。但是高校的英语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日渐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大需要。网络环境的存在在时间和空间上打破了限制,不仅扩展了英语的学习环境,同时还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使得教师能够多方位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输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效果。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网络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得
自清华大学1993年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以来,这门课程已经作为必修课或者选修课进入高校大学生课堂,但是这门课程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了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作用,我们课题组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目标反思  (一)理想的课程目标  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要求,通过课程教学,大学生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均达到以下目标。[1]  态
随着公安部门对集群通信系统要求的提高,仅仅是呼叫调度的功能已经不能满足公安部门的需求,模拟集群必须要发展成具有无线数据传输能力的通信系统,利用它来传送一些文档、图
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为企业培育能够熟练进行会计业务处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依赖于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我国高职会计教育的发展历史较短,缺乏可借鉴的经验,课程体系设置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问题分析  1缺少会计职业道德的相关课程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在办理会计业务过程中树立基本道德意识、规范和行为的总和。具体包括会计
针对高等级公路工程中常用的二灰土底基层,提出用电石渣替代传统二灰土中的石灰的设想,并在研究电石渣与粉煤灰作为底基层混合料作用机理和电石渣与粉煤灰性能的基础上,从配
基础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涉及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多门化学课程的知识。由于涉及内容多,领域广,作为非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内容上的设计和教学方式上的改进很有必要。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创立了PBL教学模式。具备以下特点:开放性、探究性、全员性、交互性、系统性、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培养集体协作能力。近年来,将PBL法应用于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