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乔治·艾略特(1819-1880)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杰出,最有影响力的女作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的领军人物。她具有敏锐的直觉,是第一位能够深入审视人物内心的作家。毋庸置疑的是,乔治·艾略特在英文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乔治·艾略特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在持续二十多年的文学生涯中,乔治·艾略特共创作七篇长篇小说,四篇短篇小说,两部译作、诸多杂文和诗歌。她的作品以凝重的现实主义,深刻的心理洞察力,和理想的道德教化著称。其中最早出版的《教区生活场景》是由三篇短篇小说即《阿莫斯·巴顿的不幸遭遇》、《吉尔菲先生的情史》、《珍妮特的忏悔》构成。这三篇故事被认为是乔治·艾略特早期现实主义创作的典范。他们不仅忠实再现十九世纪英国乡村的画面,而且激起了人们对中下层普通民众广泛的理解、怜悯和同情。而短篇小说《揭开的面纱》虽与《亚当·贝德》与同年出版,却一直未受到学术界和出版界的关注。《揭开的面纱》不同于乔治·艾略特其他所有的作品,是唯一一部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并且也是唯一描述超自然现象的作品。专家学者对于乔治·艾略特长篇小说比如《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亚当·贝德》、《米德尔马契》研究颇多,但是对于其早期的短篇小说则研究较少,尤其从叙事学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的学术成果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将尝试从该角度解析乔治·艾略特的这四部短篇小说。本文主要从经典叙事学的叙事人称、叙事时序以及叙事声音的角度着手分析乔治·艾略特短篇小说的叙事技巧。全文共分三个部分,引言、主体部分和结论。其中主体部分由三个章节构成。引言部分介绍乔治·艾略特的生平、创作生涯及主要作品,尤其是其短篇小说。其次是简要介绍本文所采用的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国内外对乔治·艾略特短篇小说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意义。第一章首先讨论叙事视角的分类问题,然后分析了乔治·艾略特采用第一人称回顾性视角进行叙述的作品《揭开的面纱》以及采用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进行叙述的其他三部短篇小说,包括从时间全知角度分析《吉尔菲先生的情史》,从空间全知角度分析《阿莫斯·巴顿的不幸遭遇》以及从心理全知角度分析《珍妮特的忏悔》。第二章首先讨论叙事时序的分类问题,然后从预叙方面具体分析了《揭开的面纱》中的外预叙、内预叙以及重复预叙,从倒叙方面具体分析了《吉尔菲先生的情史》中的外倒叙以及内倒叙。第三章首先讨论叙事声音的分类问题,然后从公开型叙述者的声音方面着手具体分析了《阿莫斯·巴顿的不幸遭遇》、《吉尔菲先生的情史》,从隐蔽型叙述者的声音方面具体分析了《珍妮特的忏悔》,从缺席型叙述者的声音方面具体分析了《吉尔菲先生的情史》。其中《阿莫斯·巴顿的不幸遭遇》、《吉尔菲先生的情史》中公开的叙述者的声音主要是通过场景描写和评论来表现的。结论部分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并阐释从叙事学角度分析乔治·艾略特短篇小说的意义。虽然短篇小说是乔治·艾略特初试牛刀的作品,但是其生动细腻的叙述,娴熟的叙事技巧以及对人物心理细致入微的描写赢得了学者和读者的一致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