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筛选胃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差异表达血清miRNA,这些血清miRNA有望成为评价胃癌疗效、监测复发、预测预后的标志物。方法1.对6例胃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进行等体积混合,然后采用高通量微阵列芯片技术对混合血清中miRNA表达谱进行分析,进行一次生物学重复,筛选出扩增效率好、表达差异大、差异稳定的血清miRNA。2.采用qRT-PCR技术对初筛差异表达血清miRNA在另外55例胃癌患者配对手术治疗前后血清中进行验证,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差异的可重复性,二次筛选出差异显著的血清miRNA。3.扩大样本(包括健康人群、胃癌患者及其他常见肿瘤患者血清),采用qRT-PCR技术检测差异miRNA在这些血清样本中的表达情况,验证其作为胃癌诊断标志物的可能性。4.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对疗效的评价作用及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通过随访,分析其在监测胃癌复发、预测预后中的作用及效率。5.通过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差异血清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并查找靶基因所涉及的相关信号通路,分析其作用胃癌发生发展的可能分子机制。结果1.高通量微阵列芯片结果显示:胃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中差异表达显著、扩增效率较好的miRNA有22个。2.采用qRT-PCR对这22个miRNA在15例手术前后胃癌血清样本中进行初次验证,得出12个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的血清miRNA,结合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hsa-miR-20a-5p(miR-20a),hsa-let-7d-5p(let-7d)和hsa-let-7g-5p(let-7g)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差异表达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继续采用qRT-PCR技术对miR-20a,let-7d和let-7g在余下的40例配对胃癌手术前后血清样本中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这3个miRNA在所验证的55例胃癌手术前后血清样本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分析后发现miR-20a在胃癌血清样本中易检测且手术前后变化差异最大,所以最终确定miR-20a为目的miRNA。4.扩大样本,采用qRT-PCR检测健康人群、胃癌(术前)、鼻咽癌、结直肠癌、乳腺癌患者血清样本中miR-20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胃癌、鼻咽癌、结直肠癌、乳腺癌患者血清中miR-20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分析miR-20a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miR-20a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miR-20a低表达组总生存率明显高于高表达组(P<0.05)。6.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Target Scan、miRanda、Pic Tar)共同预测到的miR-20a靶基因有3个,分别为Zinc finger protein 367(ZNF367)、AT rich interactive domain 4B(ARID4B)、cofilin2(CFL2),其所涉及的相关信号通路主要包括MAPK、Calcium、Toll-like receptor。结论1.胃癌患者血清中miR-20a水平在术后显著下降;2.胃癌患者血清中miR-20a水平高于正常人群,且其表达与胃癌患者年龄、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3.MiR-20a低表达组生存时间显著高于高表达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