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法对一系列手性化合物进行了对映体分离的研究。考察了流动相组成、溶质结构和柱温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手性识别的机理。 论文的第一章、第二章介绍了手性化合物对映体分离研究的背景、意义和手性化合物对映体分离的方法。对Pirkle型手性固定相、纤维素衍生物手性固定相、酒石酸类手性固定相和大环抗生素类手性固定相进行简要的评述。 论文的第三章在自制的涂敷型CDMPC和Pirkle型(S,S)-Whelk-01、(R,R)-DNB-DPEDA两类手性柱上,对1-苯乙醇、1-苯-1-丙醇及2—苯基丙酸甲酯进行了对映体分离。其中1-苯乙醇、1-苯—1—丙醇在(S,S)-Whelk-01和(R,R)-DNB-DPEDA柱上的分离未见报道,2—苯基丙酸甲酯的对映体分离尚属首次。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类手性固定相主要是形成手性空腔从而产生手性识别能力,CDMPC也不例外。对于1-苯乙醇和1-苯-1-丙醇在CDMPC手性固定相上的分离,氢键作用对手性识别并不重要,流动相中的醇类添加剂是通过改变CDMPC手性空腔立体环境对手性识别产生影响的。正丁醇作为流动相中的醇类添加剂,最有利于分离,1-苯乙醇和1-苯-1-丙醇分离度分别达到6.09、3.06,而2—苯基丙酸甲酯未获分离。对于Pirkle型(S,S)-Whelk-01和(R,R)-DNB-DPEDA手性固定相,溶质与固定相之间主要是吸引作用,它不存在手性空腔,也就没有溶质在手性空腔中的适应性问题,但是立体因素在手性识别中还是起到一定的作用。在(S,S)-Whelk-01手性柱上,三种物质都获得了分离,而在(R,R)-DNB-DPEDA手性固定相,1-苯乙醇和1-苯-1-丙醇获得分离度,2—苯基丙酸甲酯未获分离。 论文的第四章对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及中间体进行了对映体分离研究。即: (1)在酒石酸衍生物手性固定相上首次对己唑醇、烯唑醇、烯效唑、三唑醇和多效唑等氮唑类抗真菌农药进行了对映体分离。分别考察了在流动相正己烷中,极性醇类添加剂种类和浓度对手性分离的影响,研究了溶质的结构因素对手性分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溶质在手性柱上的手性识别的机理。结果表明溶质的空间结构尤其是手性碳的环境,流动相中醇类添加剂形成氢键能力、极性、体积大小、空间立体结构以及浓度等因素共同决定了溶质对映体在CHI-DMB手性